在一次大学毕业十年同学聚会上发现,所有女生都已婚,有的已婚男生有过出国旅行的经历,但是参加聚会的同学中也有既未婚也没有出国旅行经历的同学。
根据以上情况,下列选项一定正确的是:
有的女生没有出国旅行经历
有的女生有出国旅行经历
所有的男生有出国旅行经历
有的男生没有出国旅行经历
病虫害一直以来都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之一,每年在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科学家发现,经常暴发病虫害的森林大多是一些:
阴生树种为主的次生林
阳生树种为主的次生林
种群简单、树种单一的人工林
种群复杂,种类繁多的自然林
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有午睡的习惯,一天,他睡午觉醒来,发现手机没电,手表停了,于是他只能打开收音机等待交通电台整点报时,如果他等待报时时间不超过15分钟,则这种可能性的大小为:
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
9.5%
10%
9.9%
10.5%
在半个世纪前撞上地球的巨大陨石内,科学家们发现了距今70亿年的星尘。这是地球上已知存在的最古老物质。这种古老的尘埃由比我们的太阳更古老的颗粒组成,通过垂死的恒星进入宇宙。这种尘埃最终借着1969年坠落于澳大利亚的默奇森陨石来到地球。这也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在地球上的岩石中发现太阳前颗粒。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默奇森陨石的颗粒。他们把颗粒碾碎后加入酸性物质,以溶解矿物和硅酸盐,从而仅留下太阳前颗粒。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太阳前颗粒的价值
默奇森陨石的由来
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质
陨石的科学研究价值
一项以界定和量化被试者的思考技巧和分析思维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深思。研究人员通过对被试者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进行分析发现,那些更多使用分析思维的人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也会更少花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上的搜索引擎功能。直观思维的人则更愿意选择解决问题和知识获取的捷径,分析思维的人则更愿意自己揣摩,进而找到更为具体和符合逻辑的认知方法。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更愿意使用社交媒体和娱乐软件的人,其认知能力也是比较低的。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出:
分析思维能力强的人很少使用手机
过度依赖智能手机或影响人的智力
直观思维的人更愿意使用社交媒体
科技影响人的思考技巧、认知能力
人类目前使用的氦气主要来自油气钻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总量有限,难以满足需求。首次“有意地”发现大量氦气,是最近研究人员与开采企业合作的成果。他们采用新方法在非洲东部坦桑尼亚境内发现储量约为15亿立方米的氦气,总量足够120万台医用核磁仪共振使用。这一地点处于东非大裂谷范围内,剧烈火山活动产生的热量使古老岩石中蕴含的氦释放到浅层油田中。此次开采可能成为确保未来社会氦气需求的转折点。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出现剧烈的火山运动
东非大裂谷的地质地貌在长期内不再发生变化
此次所用探测方法有助于在更多地方发现和开采更多氦气
未来人类不再被动等待来自油气钻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恐龙胚胎化石“英良贝贝”,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胚胎。该胚胎被认为属于一种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窃蛋龙。胚胎以一种奇怪的姿势蜷缩在蛋壳内。此姿势从未在恐龙胚胎中发现,反倒是现代鸟类胚胎的常见姿势。现代鸟类的胚胎会在孵化后期经历预折叠、折叠、后折叠3个阶段,而“英良贝贝”的姿势相当于处在“预折叠”阶段。研究人员推断,这种先前被认为是鸟类特有的预孵化行为,可能起源于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兽脚类恐龙。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英良贝贝”的胚胎姿势在已知的恐龙胚胎中是独一无二的
现代鸟类的许多特征最初是从兽脚类恐龙祖先身上演化来的
孵蛋姿势同现代鸟类相似,证明恐龙存在孵化抚育后代行为
姿势奇特的胚胎为恐龙与现代鸟类之间的联结提供了新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巨大数量的高维几何结构,由紧密连接的神经元团块和它们之间的空白区域(空洞)组成。这些团块或空洞似乎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当研究人员给虚拟大脑组织施加刺激时,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做出了反应。这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形成高维的孔隙或空洞,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
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意识越复杂
神经元团块或空洞互相联系,以施压方式促进人的思考
神经元能以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反应,取决于大脑功能
人脑充满多维几何结构,最高时可在11个维度上运行
心理学家考察了450位中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中有白领阶层,也有蓝领阶层;有技能判断型人群,也有决策制定型人群。结果发现,那些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员工更胖。研究者认为,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如果你的职位幸运地得到晋升,你将发现不仅是薪水变多,自己的腰围也在变粗,伴随着体重上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
比较而言,技能判断型人群的腰围较小,决策制定型人群的腰围较大
比较而言,身居要职的高管人士更难抽出时间投入锻炼以缩小腰围
每晋升一次,技能判断型人群的腰围平均会减少0.5厘米
每晋升一次,决策制定型人群的腰围平均会增大0.2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