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约比第一产业多:
7675亿元
7705亿元
7745亿元
7765亿元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 ;所占比重达到43.5% ,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 ,年均增长1.2% ;所占比重为56.5% ,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 ,所占比重达到了34% ,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 ;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人 ,比重为8.4% ;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 ;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万人,比重1.7% 。
1978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
16.6%
17.4%
34%
50.6%
东部地区各省(市)中,2019年上半年软件业务收入占地区软件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同比提高的有:
5个
6个
7个
8个
发展服务业要注意避免产业空心化,这一提示是必要的,但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就一定导致产业空心化,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也是相当危险的。在实际工作中持这种看法,会使中国经济失去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窗口期。实际上,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地位的衰落,也不代表“去工业化”,更不等于开启了产业空心化进程。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如何客观评估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利与弊
是否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取决于制造业盛衰情况
不应顾虑产业空心化而错失发展服务业的良机
乡村振兴根本上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收和农民收入提高,其前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由于农业行业天然具有较大风险的特征,因而需要政府引导更多资本、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通过产融结合完善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将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更多投入到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下最能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是:
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的本质和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
E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E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41.7亿元,同比增长了6.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6个百分点。
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8.79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127.3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745.59亿元,增长9.0%。从外贸、投资和消费方面来看,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2014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25.39亿美元,同比增长2.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26.79亿美元,同比下降20%;进口总值98.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此外,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9.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2014年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55.7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全省民间投资总额达3065.69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全部投资比重73.8%。
2014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3.64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
2014年上半年,E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5%,高于当期全国平均涨幅0.1个百分点。E省CPI涨幅在全国居第18位,处于平稳适度的区间。
2014年上半年E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42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9元,同比增长12.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速均保持了高于GDP的水平,为实现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上半年,E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
1:11.6:6.5
1:6.5:11.6
6.5:11.6:1
11.6:6.5:1
2012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最高和最低的行业,其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相差几个百分点:
1.0
2.6
9.2
12.8
2005年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0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第一产业投资823亿元,增长27.5%;第二产业投资31598亿元,增长38.4%;第三产业投资42675亿元,增长20%。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5.6%;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33.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长29.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5.7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1.1%;纺织业投资增长38%;教育投资增长8.4%;卫生投资增长28.9%。
2005年全年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2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35亿。2005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20万人,全年国家安排了288项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和911项“863”计划课题,新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个。新安排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造项目16项,累计达到143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61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6万项。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47.6万件,其中国内申请38.3万件,占80.5%;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17.3万件,其中国内申请9.3万件,占53.8%。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2005年第三产业投资占三大产业投资总额比重约为:
40%
50%
60%
70%
2010年11月份,全国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23.1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4.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其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个百分点。预计2011年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8800亿元,2011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从2006年起,我国餐饮业零售额连续4年实现每年一个千亿元台阶的跨越,由2005年的3000亿元已增加到2009年的7486亿元,餐饮网点已达400多万个,零售额和网点数分别为1978年的136倍和34倍。2009年我国餐饮业零售额相当于全国GDP的5.84%、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62%。我国餐饮业已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长幅度不仅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也高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一直领先于消费品市场中的各个行业。餐饮业还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09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与1978年104.4万人相比,增长了16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2)我国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连续14年不断增大
(3)2009年我国餐饮业从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了1566万人
(1)、(3)
(2)、(3)
(1)、(2)
(1)、(2)、(3)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推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稳步推进,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_____________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___________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制造强国 现代农业
荆楚文化 光纤通信
全民教育 高新技术
科技强农 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