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全家是阅读爱好者,家里有各种书籍,版本也多。已知他家有五分之三的书是中文版的,六分之一是英文版的,八分之一是中英文互译版的,还有多于11本但少于17本是其它版本的,问他家有多少本英文版书?
72本
20本
15本
13本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这是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一段歌词,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调虎离山袭金沙”是由毛泽东指挥的
李白《蜀道难》描写的正是此地“路难行”的状况
“军民鱼水”之情表现了沿途人民群众对新四军的支持
“乌江天险”正是楚汉战争时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新疆吐鲁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_______的阳光_______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猛烈 照耀
强烈 照耀
猛烈 照射
强烈 照射
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占有稀缺资源的先富人群与普罗大众之间,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出现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这是现代化过程中一种自然客观现象。经济上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底层阶层则越来越贫穷,这在经济学上称为“极化效应”。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过国家税收调节,通过一系列再分配的制度变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作用下,如投资由沿海与城市等发展中心地区向中西部边缘地区弥散扩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将越来越多地从中心向边缘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涓滴效应”。
著名的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他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来解释经济发展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延伸过程。出于解释上的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简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简称为“南方”。他认为,由于北方即先进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特别是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较快,同时,北方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高于南方。这样,就导致南方即后进地区的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北方的增长对南方会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北方强者越来越强,南方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赫希曼称之为“极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吸收南方劳动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增加投资,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战胜极化效应。从长期来看,北方的发展本身将会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而且,国家要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这就促使政府将更积极地加强北方对南方的涓滴效应。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南方的经济发展会进一步获得动力,同时,南方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北方的经济继续增长。北方与南方可以获得双赢的现代化成果。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将其所说的“南方地区”的经济恶化归因于:
劳动力流失
劳动岗位缺乏
工资收入水平低
社会保障水平低
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我国名山大川,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④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③④②①
①②③④
②①④③
④①②③
下列名句是从毛泽东的诗词中选取的,按其创作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①②③④
②①③④
②①④③
②④①③
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色按春夏秋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①③②④
②①④③
③②①④
④③②①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起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吉利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20多倍。
科学家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的依据是:
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硫酸铁可以让蓝色变绿
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实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如下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cm,AC、BD分别是以点D和点C为圆心、5cm为半径作的圆弧。问阴影部分a的面积比阴影部分b小:(π取3.14)
13.75cm²
14.25cm²
14.75cm²
15.25cm²
儒学的存在不等于儒家哲学家或儒家哲学体系的存在,不能认为有了儒家哲学家才有儒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儒学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不仅仅是经典的解说,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文中画横线处的“这”指的是:
儒学是儒家哲学家的经典解说
儒学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有儒家哲学家才有儒学的存在
儒学和儒家哲学体系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