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2012年加拿大、韩国、法国到该市旅游人次与2011年保持相同的增长速度,DC、Dk、Df 分别表示2012年该市接待这三个国家游客人次占接待主要客源国游客总人次的比重,则下列正确的是:
DC>Dk>Df
Df>DC>Dk
Df<DC<Dk
DC<Df<Dk
我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8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①2017年脱贫人口最少是1289万人
②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7年增加994元
③2014-2018年贫困人口年均下降量是1330万人
上述说法不正确的有
0个
3个
2个
1个
两周就诊率被定义为每百人中两周内因病或身体不适寻求各级医疗机构治疗服务的人次数。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3.0%,其中城市地区为13.3%,农村地区为12.8%。城市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两周就诊率分别为15.4%、8.8%、15.8%;农村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两周就诊率分别为16.1%、11.4%、11.0%。
从调查人口分年龄别进行分析,两周就诊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最大的地区是:
东部农村地区
东部城市地区
西部农村地区
西部城市地区
“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目前,一般将15岁至64岁的人群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据测算,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到2013年将降低到最低点,之后就会上升。
根据上述文字,对“人口抚养比”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人口抚养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
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越高,“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甲、乙两人从湖边某处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每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乙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已知绕湖一周是21千米,甲、乙的行走速度分别为6千米/小时和4千米/小时,则两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是:
2小时10分钟
2小时22分钟
2小时16分钟
2小时28分钟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必须立足自身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要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下列哪项行为最有效?
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全面推行“光盘行动”
改造中低产田
培训农民科学种田
2020年末S省就业人口4750.9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59.01%,与2019年末相比,就业人口占常住人口总数的比重下降0.24个百分点。
2020年末S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分别为764.89万人、2033.39万人、1952.62万人,与2019年末相比,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下降0.7个、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
2020年末S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同比:
减少了不到50万人
减少了50万人以上
增加了不到50万人
増加了50万人以上
2019年末,我国80后、90后、00后人数分别为2.21亿人,2.08亿人,1.63亿人。
2011至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2012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真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城镇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城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
甲、乙两汽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各自速度保持不变。他们第一次相遇在距P点16千米处,然后各自前行,分别到达Q、P两地后立即折返,第二次相遇在距P点32千米处,则甲、乙速度之比为:
2:3
2:5
4: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