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时常被外行人士甚至临床心理从业者忽略。人们很难意识到,行为的变化有一部分是随机因素引起的,因此心理学家不应自诩能够预测每一例个案的行动。心理学的预测应该是概率性的,表示自己可以在个体层次上进行心理预测,是临床心理学家常犯的错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的行为发展变化具有偶然性
心理学的预测是对行为的总体预测
目前对人类行为预测的准确性还不高
临床心理学家更擅长对个体进行心理预测
2018年,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最高奖奖金由此前的500万元/人上调至800万元/人,且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在人们的印象里,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似乎总是与清苦绑定在一起,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价值,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轻视。事实上,没有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努力与智慧,再多的投入,也不能确保取得相应的产出。因此,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科研机构,都该为他们的努力提供回报。这也传达出一个信号,国家尊重科研工作中个人的价值,或者说,只要能取得相应的成就,科研工作者就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过上富裕、优渥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科研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进而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这一文段的主要意思是:
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
要加大对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奖励
科研工作者配得上这样的奖励
科研工作者的清苦生活已在改变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描绘 蛛丝马迹
还原 一鳞半爪
展现 闲言细语
呈现 只言片语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制造也_______。智能制造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_______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到渠成 融汇
水涨船高 应用
一日千里 渗透
应运而生 贯穿
(1)卫生机关犯愁,增加巡逻人员,提高罚金,均收效甚微
(2)每扔一次垃圾,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
(3)荷兰某个城市,乱扔垃圾现象严重
(4)大受市民欢迎,城市因而变得清洁
(5)设计电动垃圾桶装有感应器,可以启动录音机
(3) - (1) - (5) - (2) - (4)
(3) - (5) - (2) - (1) - (4)
(3) - (1) - (5) - (4) - (2)
(5) - (4) - (2) - (3) - (1)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法国,他要报考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还是未被录取。
作者接下来可能介绍的是:
巴黎音乐学院的历史
未被录取的原因
考试后的遭遇
考试的详情
贾岛“推敲”是中国古代一个名声颇显的故事,语出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反映了创作诗歌过程中对字句的反复________。在平时,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____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________,情感还没有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斟酌 必须 透彻 凝练
琢磨 必需 精确 凝练
琢磨 必须 精确 丰富
斟酌 必需 透彻 丰富
近几年的“双11”网购节后,促销优惠规则设计复杂、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的确,促销优惠规则设计越复杂,让消费者准确把握的难度就越大,同时,规则越复杂意味着限制越多,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优惠远低于台面上宣传的幅度,某种程度会产生误导效应,如果商家利用促销规则制定自主权,用优惠的噱头来算计消费者,设下欺诈陷阱就违背了商业诚信。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商业取利亦需取之有道。商业推广应秉承真诚的原则,让参与更简单,跳出“算计”的窠臼,做更长远的生意。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别让消费者优惠规则算计
商业取利亦需取之有道
让简便成为电商服务新导向
真诚才是更长远的生意
在许多“80后”的童年、少年记忆中,漫画还是一摞摞的杂志和成套的画册,从电脑、手机上看网络漫画,已是成年后的事情了。但这却是“90后”“00后”们漫画阅读的起始阶段。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漫画”改变和颠覆了原来的产业格局。网络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漫画作者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从电脑端的漫画网站、博客、论坛,到移动端的微博、微信,许多漫画作者以网络为载体,吸引了众多粉丝,创造出许多知名漫画形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互联网对漫画传播方式的影响
不同年代接触漫画的不同途径
网络对漫画作者与读者的吸引力
数字技术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在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用这首诗,以此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首诗的作者是:
范仲淹
龚自珍
郑板桥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