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6年的进口额年增长率超过25%的年份有:
1个
2个
3个
4个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省仅有一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
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11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略有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2006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
2.9%
3.7%
4.0%
4.8%
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4+3-2-1=
0
1
2007
2008
据抽样调查,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情况及部分城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如下所示:
2012年第一季度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则2010年第一季度上海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为()元:
10028
8929
1273
1233
2002年底,全国在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公路运输汽车达826.3万辆,比上年增加61.9万辆。运力结构继续调整。全国拥有大型运输客车16.1万辆,大型普通运输货车183.5万辆,分别比上年减少0.6万辆和2.6万辆;专用载货汽车16.5万辆,增长30.8%。其中集装箱货车增加了0.7万辆,增长28.2%。
公路运输总量继续增长。2002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47.5亿人,旅客周转量7805.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1%和8.3%;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11.6亿吨,货物周转量6782.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7.1%。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1.8%和55.3%;公路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5.3%和13.4%。
水路货运总量持续增长。2002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14.2亿吨,货物周转量27510.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5.9%。水路客运量持续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但旅客周转量的下降趋势仍在延续。2002年全社会完成水路客运量1.9亿人,比上年增长0.5%,旅客周转量81.8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9.0%。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2%和0.6%;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6%和54.5%。
在全社会水路货运中,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7.6亿吨、货物周转量1508.7亿吨,分别占全社会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的53.3%和5.5%;沿海运输完成货运量3.6亿吨、货物周转量4269.2亿吨公里,分别占25.6%和15.5%;远洋运输完成货运量3.0亿吨、货物周转量21732.7亿吨公里,分别占21.1%和79.0%。
集装箱货车增加量占专用货车增加量的:
17.9%
18.4%
20.0%
22.1%
【2009-北京社招-009】
3.6
1.5
0.9
0.6
【2009-北京社招-007】
8
33
84
85
以下数据是对于上海市2008年1~8月三大价格指数运行的统计结果,根据图表内容回答23~25题。
根据图表判断,下列有关2008年1~8月三大价格指数运行情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与去年同期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累计涨幅一直在6.7~7.1区间内运行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基本保持上涨趋势,并逐渐逼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总体上呈加快上涨态势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始终高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009年5月,就全国而言,关于三十一个大城市住宅价格指数表述正确的是:
各类新建住宅价格指数除17个城市外比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各类新建住宅价格指数除17个城市外比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各类新建住宅价格指数除6个城市外比4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各类新建住宅价格指数除27个城市外比4月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北京城最早的基础是唐代的幽州城,在此后的一千年中,北京曾经有过四次大规模的发展,或扩建、或新修,分别为金代的中都、元代的大都、明代早期所修的内城及中叶以后所建的外城,北京的凸字形城墙就是这样完成的。清代继承了明朝的北京,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系统未加改动,一直到了现代。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北京城首次大规模发展是在元代
北京城在明代早期扩建了外城
北京城的凸字形城墙形成于明代
北京城的整体布局在历史上没有大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