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文化经济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换言之,________,文化发展了,经济也就转型升级了,文化份额的增加和文化产品实力的提高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有巨大的直接作用。
填入上文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应当多从文化上寻找出路
文化经济在经济结构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经济结构决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进步
发展文化经济是调整和改革我国经济结构的前提
涟漪效应是指在突发事件中,身处不同地区民众所呈现的不同心理状态,越靠近危机事件中心区域,人们对事件的风险认知和负性情绪越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涟漪效应的是:
台风外围空气旋转剧烈,而处于中心的风力流动反而相对微弱,因此,灾民负性情绪从“暴风眼”区域向外逐渐增强
地震带上的重灾区民众在风险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行为上都显著高于非重灾区民众
距离垃圾焚烧厂、核反应堆越近的民众,其风险认知程度越高,因而其忧虑感越强
距离大规模传染疫情爆发的时间越短,民众的焦虑情绪及恐慌程度就越高
在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都会伴随着一些传统大城市的衰落与新兴大城市的崛起,这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例如,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果产业转型不顺利,难免就会在城市化大潮中掉队。与之相反,赶上互联网经济红利的城市,也可能一跃而起。某些地区的不少城市长期依赖第二产业,又无法尽快适应产业升级换代的大潮,难免会出现人才流失的问题。久而久之,没有人气的城市即使有辉煌的往昔,最终难免会被时代抛弃,走向衰落。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城市衰退的主因是人才流失
城市兴衰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衰落城市发展应紧跟经济热点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困境
某网购平台发布了一份网购调研报告,分析亚洲女性的网购特点。分析显示,当代亚洲女性在网购服饰、化妆品方面的决定权为88%,在网购家居用品方面的决定权为85%。研究者由此认为,那些喜爱网购的亚洲女性在家庭中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喜爱网购的亚洲女性的网购支出只占其家庭消费支出的25%
亚洲女性中,习惯上网购物的人数只占女性总人数的30%左右
亚洲女性在购买贵重商品时往往会与丈夫商量,共同决定
一些亚洲女性经济不独立,对家庭收入没有贡献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并逐渐呈现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新_______。目前,大气污染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或单个工业区周围,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和_______日渐突出,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地区尤其_______。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选项是:
形势 制约 突出
特点 叠加 明显
局面 传播 惊人
趋势 牵制 严重
与2015年相比,2020年江浙沪地区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量( )年人均消费支出增量,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率( )年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
高于,高于
高于,低于
低于,高于
低于,低于
某日上午8点多,朱博士外出考察并在中午12点前返回办公室。已知,朱博士出门时办公室挂钟的时针与分针成160度角,回来时成30度角,则在朱博士外出考察期间,时针与分针成90度角的次数最多有( )次。
7
6
5
4
“如果城市规划意在通过仿古建筑提供具有传统意向的休闲、旅游、购物场所也未尝不可,但这与文化无关。历史文化不是以舞台背景搭建出来的,它需要原汁原味的留存,而不是热衷作假。”在伍江看来,现在一些城市管理者既要通过各种手段发展经济,又要显得很有品位,要与文化挂钩,觉得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利用文化、传统的元素发展经济没错,但如果发展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那就走进了发展误区,是本末倒置。”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城市建设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文化
大搞仿古建筑不是真正的城市文化建设
发展城市文化的目的不只是发展经济
真正的历史文化要有历史遗存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①各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有的省份内部也有分化现象。二是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③三是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012年至2018年,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8.7%下降到6.2%。常住人口减少137万,多数是年轻人和科技人才。一些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矿区城市发展活力不足。
④总的来看,________________,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以下例证放在原文的哪个位置最为合适?
2018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5%,比2012年下降4.3个百分点。
①
②
③
④
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之所以始终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在于中华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同时,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相关文化因子,作为改善自身文化机制,培养文化能力的有机元素。这就是为什么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继消亡,而中华文化却历数千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创新继而创造新的文明奇迹的奥秘所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只有不断改善自身文化机制才能经久不衰
中华文化始终保持强劲生命力的关键
古巴比伦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鲜明的民族特征
中华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