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直在改变社会:通讯技术________了时空的距离,互联网等新科技________了学习知识的成本,人工智能________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基因技术________了人类的价值观……这些改变有的已经发生,有的愈演愈烈。
填入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缩短 改变 取代 减少
缩短 减少 取代 改变
减少 取代 缩短 改变
减少 缩短 改变 取代
2000年、2005年、2010年我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人数分别为756850人、1299460人、1518194人。其中,女性人数分别为273110人、558625人、723566人。
从年龄结构看,2000年、2005年、2010年31-35岁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人数分别为185873人、265509人、322829人,其中,女性人数分别为68346人、117838人、164175人;36-40岁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人数分别为117242人、248837人、272313人,其中,女性人数分别为35751人、95566人、122953人;41-45岁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人数分别为55522人、137235人、239616人,其中,女性人数分别为15728人、42931人、93641人。
2010年,我国41-45岁的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中,至少约有( )万人在2000年还不是普通高中专任教师。
5
8
18
16
某展览馆某日四个入口自动计数器的统计如下:
在13:00时刻,人数减少比例最大的入口是:
1
2
3
4
2003—2007年招生人数增长最多的是()。
普通高等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普通高中
普通中学
创新型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简单_______既成的事实,不_______于固定的想法,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认同 拘泥
认同 局限
认可 拘泥
认可 局限
假设E网站2014-2015年在全国各地区均实现了日到达人数5%的增长,则2014年武汉和南京两地区的日到达人数之和最接近:
167万
172万
177万
182万
甲、乙两个班各有40多名学生,男女生比例甲班为5:6,乙班为5:4。则这两个班的男生人数之和比女生人数之和:
多1人
多2人
少1人
少2人
①只有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用,才可能_______科技创新能力。
②经济学家认为,金融体系脆弱、法制体系不_______、政府保护、体制惰性等弱点对中国“入世”后融入国际经济构成不小的阻力。
③这件事情盘根错节,个中_______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依次填入以上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加强 规范 原因
增强 健全 委曲
增加 健全 委屈
加强 完善 缘由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为52.56%,比2005年提高2.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5个百分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第5的位次。排名第1至第4位的分别是上海(74.64%)、北京(72.77%)、天津(65.06%)和广东(55.74%)。浙江(47.14%)居第7位,山东(44.29%)居第9位。
从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来看,江苏有四项在全国的排位与上年相同,有一项下降了1位。在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的排序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06%的地区。江苏省为53.53%,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在科技活动投入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陕西、广东、浙江、辽宁、江苏排在前8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74%的地区。江苏省为54.43%,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第7位下降到第8位;在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海南、辽宁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26%的地区。该项指标江苏省为35.59%,虽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但仅排名第12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排在前5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88%的地区。江苏省为55.54%,比上年提高4.46个百分点: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的排序中,上海、天津、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排在前12位,同时也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94%的地区。江苏省为62.0%,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在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的五项构成要素中,江苏省排名最差的指数是: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
科技活动投入指数
科技进步环境指数
科技活动产出指数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长6.3%。
按收入来源分,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人均经营性收入6175元,增长4.8%;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增长4.9%;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增长5.5%。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增长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增长4.5%。
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数之比最接近:
2:3
3:2
3:4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