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诗句与所描述的事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竹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二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
17、18世纪西方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量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通过广州港出口至欧洲,中国人艺术化的生活用品,例如扇子、墙纸、漆器、家具等也随之西传,给欧洲人带去诗情画意的清新感受。当时欧洲的家居陈设,中国瓷器、漆器和墙纸都是十分时尚的物品,甚至在一些大型欧洲风景花园里,都会小规模地仿制中国建筑物来点缀其间。
这段文字意在论证:
17、18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达到了鼎盛
17、18世纪欧洲社会比较流行“中国风”
17、18世纪中国还是一个较神秘的国度
17、18世纪中国与欧洲商业交流很频繁
有关统计结果表明,就冠心病的发病率看,发达国家将近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有人认为这归咎于发达国家中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较少有人具备生这种“富贵病”的条件。其实,这种看法很难成立。因为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70岁,而发展中国家则不到50岁。
以下哪项最能加强上述反驳:
统计资料显示,冠心病相对集中在中老年阶段,即50岁以上
一般地说,一个人的寿命越长,在其有生之年患有某种疾病的概率越高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人们具有较高的防治冠心病的常识和较好的医疗条件
发展中国家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都在逐年增长
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了很多莽汉形象,他们外表威猛阳刚,性格天真似儿童,深受读者的喜爱。下列小说中莽汉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飞 ②程咬金 ③李逵 ④牛皋
②①③④
②①④③
④②①③
①②③④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望洞庭》诗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然而,在一般不对原文做修改的宋清两朝的诸多类书中诗首句“秋月”皆作“秋色”,有专家据此指出,诗中首句的“秋月”其实应为“秋色”。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
《望洞庭》为经典名作,历朝历代众口传诵,期间难免出现不同的版本
月光下很难分辨山水的不同色彩,翠色、白银盘、青螺皆是白天的景观
洞庭秋色是历代文人所关注的美景,该诗强调秋色之美也在常理之中
学术界公认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应是诗人对洞庭湖的实景描写
某商场举行促销活动,规定:一次购物不超过100元的,不给优惠;超过100元而不超过300元的,一律9折优惠;超过300元的,其中300元以内部分仍按9折优惠,超过部分按8折优惠。小王两次购物分别用90.9元和295.6元,现小李决定一次性购买小王两次购买的同样的物品,那么小李应付款:
368.32元
352.4元
352.4元或368.32元
368.32元或376.4元
在上述国家中,2008年耕地面积占陆地面积不足10%的国家个数是:
4个
3个
2个
1个
学术水平的提升与学术期刊的发展本应“同频共振”,但与我国科研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不同,我国本土科技学术期刊多年来发展缓慢,“散、乱、杂”局面难改。《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等曾经响当当的名字,如今也难以充分吸引优秀科学家的注意力。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
本土期刊的尴尬处境
我国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
学术水平与学术期刊理应同进退
本土优秀科学家不支持本土期刊的发展
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④②③①
①④③②
②④③①
③①②④
给红十字会抹黑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任何一个公益组织都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还有何公益可言?对爱心的亵渎,是对公信的最大的贬损。完善中国公益慈善机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透明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质疑的种子一旦播下,很快就会生根,看来中国红十字会要重塑公信力,不是走个过场的调查审计所能办到的。
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指出红十字会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呼吁人们重新树立对红十字会的信心
解释红十字会出现信任危机的原因
呼吁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机构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