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与小莲是一对好朋友,大刚与大勇也是,但这四人彼此间却不太熟悉。在一次机关联谊会上,小芳、小莲和大刚、大勇相遇,
小芳能叫出大刚的名字,但大刚却叫不出小芳的名字。
凡能叫出大刚名字的人都能叫出大刚朋友的名字,
凡叫不出小芳名字的人都叫不出小芳朋友的名字。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小莲能叫出大刚的名字
大刚能叫出小莲的名字
小芳能叫出大勇的名字
大勇能叫出小芳的名字
会意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会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会意字的是:
从
息
明
江
根据目前的考古报道和多项考古证据,中国最早的家绵羊在年代约为距今5600—5000年的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约4500年前后进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在年代约为距今4500—4000年的不同地区的多个考古遗址里均发现绵羊骨骼。从历时性的角度观察,中原地区绵羊的出现有一个明显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则明显是西部早、东部晚,很可能有一个自中国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家绵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家绵羊在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
古代中原地区家绵羊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家绵羊生存的影响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它并不叫筷子,而是叫箸或筴,筷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据文献记载,中国东部江南一带的人认为箸和住的发音一样,在江边行船的人很忌讳停住,就取反意称箸为筷。到公元10世纪的宋朝,人们又在快字上加上了竹字头,因为筷子大都是用竹子做成的。于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件食具就有了现在大家知道的名字“筷”。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筷子的:
得名过程
历史演变
文献记载
出现年代
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中,建成区园林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这两项低于全国平均值的有:
浙江、江西
江苏、安徽
上海、安徽
福建、山东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赋予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的名字。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含义越来越广,范围也越来越大。的确,丝绸之路早在汉代以前就存在于中西之间,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与中亚、南亚的交往,还包括西亚、地中海地区以及海上丝路所连接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贸易物品也不仅仅有丝绸,还有各种手工制品、植物、动物、美术品等。“丝绸之路”正如同延伸开来的丝绸一样,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广阔的大网,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考古新发现拓宽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丝绸之路”密切了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的含义和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这些年西汉纸不断出土,从材料上看,西汉纸大多夹带许多未被捣碎的纤维团,这种纸制作粗糙,组织松散,纸浆分布不匀,透眼较多,不太适于落笔着墨,书写起来也不顺畅。西汉纸大多不平整,像被揉搓过一样。出土的很多纸上都没有字,即便有字,也是写在纸的右下角,常见的字有“付子”“细辛”等。经考证它们基本都是汉代的药名。于是有学者推论,如果这类纸用于包装药材,那些写在纸角的字,恰好就会露在药包的表面。这样看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原来早在蔡伦之前纸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纸张成为主要书写工具经历了漫长过程
西汉的古纸极有可能主要用来包装东西
我国古代造纸起源与中药学发展不无关系
中国古人一般是“因名取字”。字和名之间在意义上往往存在相同或相近、相关联、相反等关系,下列人物的名和字之间意义相反的是:
诸葛亮,字孔明
岳飞,字鹏举
苏轼,字子瞻
韩愈,字退之
中国古代十二地支中“子丑寅卯”的“寅”指的是:
凌晨2点到3点
凌晨3点到5点
凌晨4点到6点
凌晨5点到7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