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即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静脉、人脸、虹膜、指纹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可能运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是:
受害者在旁听了嫌疑人的数码电话录音后,确定了他就是当时的袭击者
警方在犯罪现场找到一张外卖送货小票,通过查询网上外卖订购系统信息,锁定了几个犯罪嫌疑人
某涉密场所设置了严格的门禁,人们只有在密码输入正确且在电阻屏上手写出具有进入权限的工作人员姓名后才能进入
某公司为考核员工出勤情况,引进了指纹打卡机,员工上班时必须输入指纹报到
原始社会许多的_______已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并存放在博物馆内加以精心保护,以便今后研究。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物
遗址
遗迹
遗物
法国一家报社组织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在只能抢救一幅画的情况下,你会救哪一幅画?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答案是: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
这段文字传递的信息是:
成功需要效率
时间就是金钱
最近的那一幅画最值钱
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是最佳目标
根据地球生物演化史,地球生物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菌类-苔藓-鱼类-爬行动物
节肢动物-草履虫-脊椎动物-哺乳动物
绿藻-草履虫-爬行动物-鱼类
苔藓-藻类-蕨类-双子叶植物
生物修复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被污染的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被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生物修复的是:
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能吸附重金属的蜈蚣草,通过收割蜈蚣草带走土壤里的部分重金属
用玉米等粮食作物做成的降解塑料袋替代传统塑料袋,解决丢弃传统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利用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降解河道有机污染物,治理被污水和垃圾污染的城市河流
在人工水产养殖场中投放一些藻类,利用菌藻共生关系,对池塘里的污物进行处理和净化
关于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酸菜和腐乳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乳酸菌的发酵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
细菌有完整的能量代谢系统,可以独立地生长繁殖
木耳是真菌的一种,常生长在阴湿、腐朽的树干上
在数字化多媒体时代,媒介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日渐拓展,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已从原始的简单记录发展到对文化遗产的精准_______,运用数字输入、摄像等各种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多形式的_______,建立数字化的文化遗产档案和“非遗”博物馆等,都是当前很好的“非遗”保护方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修复 展现
描述 挖掘
定位 探索
复原 采集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区内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相互结合在一起,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发生作用,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特殊集体。换句话说,生物群落是各种生物种群在同一特定的空间或环境范围内的自然组合,反映了该空间范围的典型自然面貌。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海洋中的全部鱼
一个草地中的全部蛇
潮湿的农贸市场上的鸡、鸭、鱼、青菜、蘑菇等
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随着科技发展,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下不属于微生物应用事例的是:
用青霉素治疗疾病
注射减毒疫苗
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发酵生产生物燃料
在伊蚊身上植入编码了疟原虫抗体的基因
生物质炭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经过高温转化而成,是一种富含碳素的多孔固体颗粒物质,大量有机废弃物都可用作制备原料。这一“古老”的新生事物能将生物质中不稳定的有机碳转化固定,具有多重潜在价值。在农业领域,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改善持水能力和养分供应,增加微生物活性,利于作物增产;在工业领域,生物质炭可以用作电池电极或催化剂,比如用作石墨的替代品;在环境领域,生物质炭作为优良的吸附材料,可以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还可以吸附游离碳和氮化合物,减少生物质在转化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下列哪一说法无法从原文中得到支持:
工业中使用生物质炭作为原料由来已久
自然界中生物质炭一般以固体形式存在
生物质炭可以由有机废弃物产生
利用生物质炭可以有效改良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