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认为,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暂时缓解了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速度,一旦这种缓解作用失效,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以更快速度增长。那么,增加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导致大气温度上升呢?虽然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诸多变数,于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一直在这一点上做文章,试图让老百姓相信二氧化碳浓度不一定和大气温度有关联。这个策略非常有效,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然拒绝相信是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因此拒绝参与减排。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关系不大
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越来越弱
人类活动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与大豆、油菜和麻疯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溪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对上述文段理解错误的是:
微藻种类很多且在海洋中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微藻的生命周期短,存活时间大约为一周
油脂是在微藻的细胞内合成的
微藻不占用耕地,不与农作物争水
我国民间一直有“大蒜百利,只害一目”的说法,《本草纲目》也有“大蒜久食损眼伤肝”的记载。从临床经验上看,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确实是有害的。蒜味辛辣,而且它是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损伤。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眼黏膜、眼结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医理论还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可以养目,肝血虚则目无所养,表现为视物不清、双目干涩。大蒜性味辛温,吃多了不仅易导致肝血亏虚,目无所养,还会助火伤目,加重眼疾。不仅如此,蒜属发物,而且刺激性强,食用不当还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比如若患有非细菌性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是:
日常生活中吃蒜一定要适度
中医和现代医学对于食用大蒜利弊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长期、大量食用大蒜对眼睛是有害的
中医上关于大蒜危害的说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和支持
________________,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恩格斯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文艺创新是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
①这些实验告诉我们:科研进展有时就像马拉松赛,而不是很快就能见分晓的短程赛跑②科学发展是人类追求的一个长期目标,但一些具体研究项目却往往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尺度内进行和完成的③有些研究项目的数据积累工作已持续了几个世纪,有的每年产生数以百计的论文,有的十年才产生一个数据点④也有一些科学实验或科研项目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例如:人类寿命研究、地壳变动情况勘查、太阳表面变化观察等,有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⑤尽管如此,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仍以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将科学实验成果传承了下去⑥如此漫长的实验因此受到各种外在条件和因素的挑战,如研究重点的转移和技术的变化等,并经常受到资金不足和人员变动的制约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④⑥②⑤①
②③④①⑥⑤
②④③⑥⑤①
③②④①⑤⑥
相比于化工“污染地”、重金属“污染地”,化肥、农药、农膜带来的农地污染并没有那么触目惊心,但却具有量大、面广、隐蔽性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一些受污染严重的土地,已经不能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农地的“批量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以农膜为例,由于塑料残余物在自然条件下可在土壤中残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不降解,这些废膜的存在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阻碍土壤水分的补给和养分转移。
根据以上表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化工和重金属的污染往往量不大、面不广、易发现、持续时间不长
②农膜残留通过阻碍土壤的水分补给和养分转移对农地产生影响
③农膜残留是当前农地“批量污染”中最为突出和严重的
④农地污染不能因其隐蔽性强等特点而在治理土地污染中被人们忽视
⑤化工和金属对土地的污染比农地污染更为严重
①②
①③④
②④
②③⑤
对古代埃及瘟疫现象较为明确的记载出自医学纸草文献,目前留存于世的此类文献大都发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断代范围集中于公元前两千纪,部分纸草的底本可能产生于公元前三千纪甚至更早。有些文本虽然指明该文献是在古王国某国王在位时期即已存在,但有可能只是后世书吏为营造权威性而假托,这是诸多古代文明文献传统中常见的现象。医学纸草涉及古代埃及相当广泛的医学实践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早期埃及学家称为“科学”的医学知识,主要指对具体病症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记录了数百种药物处方;另一类是包含使用咒语治病的纸草,常被归类为魔法文献,有学者视其为古代埃及文明的糟粕。但今天的埃及学家已经意识到,必须综合使用这两类文献,以及如宗教、神话和书信等类型的文献,才能够更为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古代埃及医学思想和实践的内在逻辑。
这段文字没有介绍:
古代埃及医学纸草文献的发现时间
古代埃及医学纸草文献的伪造形式
古代埃及医学纸草主要记载的内容
学者研究古代埃及魔法文献的意义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知名学者约瑟夫·奈深入阐释并推广了国际理论中的另一个新概念——“巧实力”,它是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优点的一种整体性战略。①实现巧实力,第一,要为国家设立长期的国际定位目标和战略规划。第二,准确列出可用资源目录,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②第三,评估试图影响目标的资源与偏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清晰地分析行为对象间的差异,③熟悉其所掌握的资源,有助于更好地设定本国外交战略,实现国家意图。第四,在各种权力之间做出重组或选择。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它们的效用应当彼此强化,而不是相互削弱。④第五,评估成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以此来明确自身的国际能力限度,谨慎制定切实可行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妄自尊大地做出错误的战略抉择。
上面这段文字缺少这样一句话:“如何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更有效、更灵活的战略方案,将是未来国家的战略重心。”这句话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①
②
③
④
定义:①创造酝酿:指创造过程的开始阶段,主要内容是确定具体课题、调查既有材料,制订研究方案和进行可行性分析。
②创造顿悟:指创造过程的实施阶段,在定向积累到足以完成创造活动的前提下,突然悟到了成功的诀窍。
③创造验证:指创造过程的总结阶段,创造成果与原定假设以及小规模实验成果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比较印证,从而检验创造成果的实际价值。
典型例证:
(1)汉字起源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汉字丰富的特点使人通过汉字本身就能直接了解书籍本身的象征意义,保留传统文化的意义并非只是守成不变。
(2)老强想解开古代木马车之谜,但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突然悟出了木马车设计要领,终于仿制出了一辆木马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3)中国的生殖健康产品——防病毒生化安全套,利用纳米技术,弥补了天然乳胶的漏洞,提升了致密度,既能阻隔艾滋病病毒,也能对比之更小的病毒进行物理隔离。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例证(1)与定义①相符
例证(2)与定义②相符
例证(3)与定义③不相符
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①不相符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议论蜂起,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以及中华民族的先贤们都提出地缘、血缘是形成民族的重要因素
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本属于神灵,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人类自身的发明
与西方人不同的是,中国人认为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智慧源于人的内心
先秦的诸子百家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大都得出关于人生的智慧,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