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中国教育史的表述错误的是: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严复的“三育论”是指“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是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
蔡元培提倡“五育并举”,五育是指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教育
2013年12月下旬,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4%目标。
另外,公告还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增长23.42%。其中农村增长26.30%,增长最快的是贵州省(47.35%)。经费上,农村增速超过全国增速,且增速最快的省份全部为中西部省份。
然而,在实现4%目标的同时,2013年5月6日湖北省洪湖市,12月28日黄冈市罗田县先后发生教师罢课,要求提高工资待遇,暴露出教育经费达标后深层次的问题。
资料显示,全国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在:
2003年
2012年
2009年
2011年
文学有宣传的作用,但宣传不能代替文学;文学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学。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但这二者都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环境、教育等等都是读者身上、心上的积累,它们能抵抗作品的影响,也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读者对每一本书都是“各取所需”。只有日积月累、不断接触,才能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文学的影响常是潜移默化的
文学的教育作用常为人们所忽视
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受读者背景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宣传作用并非天然产生的
1949年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形成受到两次大的破坏和冲断。第一次是反右,大跃进经济崩溃期间,在校生数由1960年的10963万人,下降到1962年的7480万人,其中中专生由222万人下降到54万人;第二次是“文革”动乱期间,估计有70--80万人未能受到大学教育,超过1亿中小学生受到质量很低的教育,几百万知识分子无法工作和科研。全国12岁以上人口平均文化程度由1964年的2.34年仅上升到1982年的4.61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
有多少人由于“文革”未能受到大学教育:
168万人
70~80万人
几百万人
无法确定
2010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其中,水电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从2005年的29%持续提高到2010年的64%。
"十一五”各类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同比增长率情况(单位:%)
“十一五”期间,水电工程建设投资额最高的年份是( )年。
2007
2008
2009
2010
2003—2008年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大的年份是:
2003年
2004年
2006年
2007年
以下两图为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基本情况:
2000年至2005年,无不合格品企业数占国家监督抽查企业数的比例超过75%的年份有( )。
2年
3年
4年
5年
根据上图,1996年至2004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
1998年
2000年
2001年
2003年
某公司为客户出售货物,收取3%的服务费;代客户购置设备,收取2%的服务费。某客户委托该公司出售自产的某种物品并代为购置新设备。已知公司共收取该客户服务费200元,客户收支恰好平衡,则自产的物品售价是多少:
3880
4080
3920
7960
2016年8月16日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颗卫星被命名为:
“孔子号”
“墨子号”
“孟子号”
“荀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