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陷人了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经济增速始终显著低于危机前的水平。长期停滞理论认为,这是由于均衡实际利率持续下滑并已跌入负值区间,央行受零下限约束难以将现实中的实际利率压低至均衡实际利率,所以相对较高的实际利率导致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持续受到抑制。正因如此,即使美、日、欧推行零利率政策,产出缺口始终为负,经济难以实现复苏。按照该理论,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投资需求不足的局面,中国经济也会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除哪项外均能反驳上述结论?( )
中国投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需求的大幅下滑
中国实际利率的可调整范围更大,因而更容易降至均衡实际利率
即使该停滞理论是成立的,但中国目前的均衡实际利率仍大于零
中国投资增速的大幅下降与该理论强调的投资需求不足性质截然不同
2013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458.7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其中:进口金额745.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出口金额713.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
1~11月,汽车整车共进口107.3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8%。在汽车主要进口品种中,越野车进口45.5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7%;轿车进口38.39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8.5%;小型客车进口20.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3%。1~11月,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进口104.14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7%。
1~11月,汽车整车共出口87.24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4%。在汽车主要出口品种中,轿车出口38.76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4.7%;载货车出口26.5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9.7%;客车出口15.32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2.3%。1~11月,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出口80.66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92.5%。
1~11月,汽车整车进口来源国前五位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和韩国,分别进口22.29万辆、21.09万辆、20.01万辆、10.81万辆和8.02万辆。
德、日、美三国出口中国的汽车占2013年1~11月中国汽车整车进口总量的:
43%
59%
73%
93%
甲:“杭州山美水美人更美。”
乙:“你的话不对,我同桌就是杭州人,怎么就美了?”
以下哪项与上述对话方式最为相似?
甲:“现已查实,你的受贿金额总共为五万元,你认罪吗?”
乙:“有人受贿几十万也没事,我认什么罪?”
甲:“你在提意见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希望今后注意。”
乙:“难道我连给别人提意见的权利也没有了?”
甲:“我认为人们都没有什么信仰可言。我深信这种说法。”
乙:“你不是正在信仰‘没有信仰的信仰’吗?”
甲:“你们通宵达旦、吵吵嚷嚷地打麻将,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如果2011年下半年各项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数值与2011年上半年相同,则2011年较2005年增长率最大的一项服务性消费支出是:
在外饮食服务费
家庭服务费
医疗费
交通费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效果显现,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会得到一定遏制。受物价上涨的惯性影响,预期2011年初CPI同比可能会继续小幅上涨,全年价格总水平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下列表述,符合上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国家采取的调控政策可以保证物价不再上涨
预期2011年中后期CPI将不再上涨
消除了物价上涨惯性的影响,CPI才有可能下降
预期2011年的物价总水平仍然会上涨,但幅度不大
有颜色不同的四盏灯,每次使用一盏、两盏、三盏或四盏,并按一定的次序挂在灯杆上表示信号,问共可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24种
48种
64种
72种
三五收成中禾火夕 歹火年龙禾木申五 五已禾非多火中
1
2
3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了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经济增速始终显著低于危机前的水平。长期停滞理论认为,这是由于均衡实际利率持续下滑并已跌入负值区间,央行受零下限约束难以将现实中的实际利率压低至均衡实际利率,所以相对较高的实际利率导致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持续受到抑制。正因如此,即使美、日、欧推行零利率政策,产出缺口始终为负,经济难以实现复苏。按照该理论,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投资需求不足的局面,中国经济也会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除哪项外均能反驳上述结论:
中国投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需求的大幅下滑
中国实际利率的可调整范围更大,因而更容易降至均衡实际利率
即使该停滞理论是成立的,但中国目前的均衡实际利率仍大于零
中国投资增速的大幅下降与该理论强调的投资需求不足性质截然不同
倘若城市的教育资源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公平分配,那么就不会出现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区别,也不会有一些教师因教育资源的过度聚集而“暴富”。倘若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得到公平分配,边远地区的山村学校能获得更多的投入,那么,乡村教育就不会如此艰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教育资源的公平化
教师收入的两极分化
教育资源分配的地域差距化
学校划分的等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