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从甲地骑车前往乙地,中午12:30到达。若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驶,上午11:00到达,则他出发的时间是:
上午7:15
上午7:30
上午7:45
上午8:00
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满,不仅产生于领导的作为和业绩,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领导的期望值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因此,如果竞选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过程中一味向群众许愿、夸海口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从以上议论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只要群众对领导的期望值足够低,即使这个领导在职期间无所作为,群众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只要领导的作为和业绩出色,群众就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由于群众的期望值高,尽管领导的工作成绩优秀,群众的不满情绪仍可能存在
聪明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时不应向群众承诺什么
在旅游业中,如果说游客不文明行为是一种“陋习”,有碍观瞻不能不改的话,那么商家的宰客行为就是一种“顽疾”。如果不大力整治,不仅会妨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会“恶化”“癌变”,危及整个行业的生命。
作者最可能支持的观点是:
如果说游客不文明行为是一种“陋习”,那么商家的宰客行为就是一种“顽疾”
如果商家的宰客行为都不是一种“顽疾”,那么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算不上是一种“陋习”
商家的宰客行为都已危及整个行业的生命了,那么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就无须改正了
如果商家的宰客行为已经“恶化”“癌变”了,那么大力整治也无济于事
将两个左侧立体图形放置在桌面上,则某人从桌子正前方看到的图形轮廓最不可能是:【2023广东县级045】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2008年11月27日上午,北京市首家人大代表工作站在海淀区清河街道毛纺南小区开门接待居民。在这里,海淀区人大代表与社区居民面对面,直接听取民意。代表定期向居民公示和反馈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人大代表工作站的成立表明:
①我国公民政治权利进一步扩大
②民意表达的渠道不断拓宽
③人大代表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形成
①③
①②
②③
②④
晕轮效应: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的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也就是说当个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根据上面的定义,下列哪一个人对他人的评价表现出了典型的晕轮效应:
出门旅游时,妈妈告诉小李旅途上可能会遇上小偷。上了火车后,小李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觉得谁都像是坏人
吴某很乐观,他总是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对人的评价也是积极的,认为人都是善良的,犯错误的人都是不小心的过失行为
小王认为同事小吴是个勤劳、热情的人,每天都提前到办公室帮助大家打扫卫生。可有一天,小吴没有帮他送报纸,小王不免心中就嘀咕:原来小吴也不是那么热情
上夜大的第一天,王某发现英语老师漂亮,回家后他就不停地向家人诉说老师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
某学院从9名同学中选出4名同学去四个不同的乡镇甲、乙、丙、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有两名同学不能去乡镇丁,则分配方案共有多少种?
2352
2452
2552
2652
①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当外界的一种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到信号,就会立刻指挥肌肉动作起来
②小则嫣然一笑,笑容可掬,这不过是一种轻微的肌肉动作
③笑,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
④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甚至全身肌肉、骨骼都动员起来了
⑤一般的微笑,就是这样
⑥大则是爽朗的笑,放声的笑,不仅脸部肌肉在动作,就是发声器官也动作起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⑤②⑥④③
③①②⑤⑥④
①③②⑤④⑥
③①⑤②④⑥
宋代文体学的核心问题是本色与破体的错综纠葛、_______。宋代的文体本色论深入细致,在理论层面占优势地位,但破体相参在理论层面基本上是匮乏甚至_______的,所以会表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情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相互影响 缺乏
相辅相成 缺乏
相反相成 缺位
相得益彰 缺位
日常工作中,如果一件事发展得太过顺利,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这样的直觉是有道理的。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研究者们最近在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了为什么当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时,它反而可能有问题。他们将此称之为“一致性悖论”。
研究者以证人指认犯人为例研究了一致性悖论,发现在辨认嫌疑人过程中,系统偏差可能来自多种心理偏差,如警方给证人展示照片的方式、证人自身的个人偏见等。而研究者发现,哪怕是细小的偏差都会对最终的整体结果产生极大影响。具体来讲,即使在1%的辨认过程中施加偏差,如暗示某人是犯人,最终当3个以上的证人意见一致时,他们的意见就不再可靠。有趣的是,如果_______,那么其他证人正确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用数学中的贝叶斯分析来说明。以扔硬币为例:如果我们有一枚硬币,扔到正面的概率为55%,而非普通硬币的50%,只要扔的次数足够多,就会发现正面向上多于反面向上的次数,进而发现这个硬币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投掷结果中正面向上的次数显著多于反面向上时,就会意识到出问题的是硬币,而非概率定理。同样,根据概率定理,很多证人同时得到一致结论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更有可能的是系统出了差错。
在警方组织的嫌疑人指认中,指认同一个人有罪的证人数目越多,这个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就越大。然而,这只适用于没有任何系统偏差存在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中,当指认同一个人为犯人的证人数目增加到一个值以后,该嫌疑人真正有罪的概率反而会下降,最终与随机指认毫无差别,且系统偏差越大,概率下降得越早。比方说,如果你让证人完成一项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从一堆香蕉中找出一个苹果,所有人都几乎不会出错,多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而指认犯人要比在一堆香蕉中找到苹果复杂得多。模拟显示,如果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高达48%,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证人同时指认一个人为犯人的概率就相当低了;但如果_______,他们认错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多个证人结论一致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在法律领域之外,一致性悖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加密技术。数据加密通常通过确认一个很大的数字是否为质数来进行,这个判断过程的错误率要达到非常低才行:低于2的负128次方才可以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差错就是计算机故障。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宇宙射线会导致电脑将一个合数误认为质数,毕竟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只有10的负13次方——但要注意,这个概率要大于我们所要求的误差(2的负128次方),所以这类误差主导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正因于此,加密协议所宣称的安全程度越高,实际的过程就越容易受计算机故障影响。
一致性悖论虽然听起来违背直觉,但研究者解释,一旦我们了解了足够的信息,就能理解它了。
文中有3处画线部分,将以下3句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是:
①每个证人都曾经被犯人劫持为人质
②证人中有一个人与其他人的意见不合
③证人们都只在犯人逃走时匆匆瞥了一眼
①②③
②③①
③①②
②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