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地球是一个正球形,它的赤道长为4万公里,现在用一根比赤道长10米的绳子绕地球一周,假设在各处绳子离地面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请问绳子离地面大约多高:
1.5米
1.6米
1.7米
1.4米
甲、乙、丙3个施工队,乙的工效与甲、丙两队合作的工效相等,丙的工效是甲、乙两队合作工效的四分之一。现有一项工程,据测算,三队合作30个工作日可完成。
如果由甲队单独来做,需要多少个工作日?
60
96
100
150
某企业有不到100名员工,本月只有1/12的员工未得到每人1000元的全勤奖,只有13名员工未得到每人1000元的绩效奖,两个奖都未得到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1/14。问企业本月共发放全勤奖和绩效奖多少万元?
7.1
12.6
14.8
16.8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200万人过早地被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夺去了生命,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首,而“中风”则是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如果用“养神3分钟”自我治疗预防,每年可使全世界少死300万人,一年也可使我国少死60万人,因为“中风”多发生在夜间,最危险时刻是醒来的“一刹那”。但有绝招可防这“一刹那”,即在苏醒时,养神3分钟,定可逢凶化吉。
本文主要谈的是什么病:
中风
高血压
心脏病
脑血管病
2012年4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我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
地球低轨道卫星
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009年3月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________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3月5日
5月12日
6月10日
7月6日
甲的牛不慎走失,乙在路边发现,遂牵回家去饲养,并请邻居帮忙寻找失主,一周后,甲听说乙曾捡到一头牛,登门辨认后,确认是自家走失的牛并要求其归还,乙同意返还,但是要求甲支付报酬2000元和饲养牛所用的青草、杂粮等费用200元,共计2200元。甲拒绝支付,两人发生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甲应当支付2200元
甲应当支付2000元
甲应当支付200元
某零件加工厂采用计件工资。已知合格品每件1元,优良品每件2元,瑕疵品不得工资。当生产的优良品达到生产总数的30%时,可额外获得400元奖励。某工人生产了3000个零件,共获得计件工资4000元,请问该工人生产的零件中,合格品最多为多少个?
2100
2000
1800
1200
唐玄宗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种胥吏超过35万,而有品级的内外职事官只有1.8万。与官相比,胥吏无品无权,在官的指令下承办衙门中的具体事务;与民相比,胥吏是官府的公家人,是所谓“官民枢纽”。地方州府的具体事务(如赋税、劳役、赈灾等),主要由胥吏完成,这也使得唐代尤其是唐代后期胥吏成为地方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行政运作的角度看,胥吏的存在是合理的,必不可少的,但他们却没有政治前途。由于仕途升迁无望,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就千方百计利用职务之便营私敛财、中饱私囊,甚至横行于乡里、不法于州府,成为危害百姓的毒瘤。
关于唐代胥吏,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业绩突出者可获得品级
在唐玄宗时期达到最高峰
是政府中各项杂务的主要执行者
政府对其职权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
材料一:
终于,在离“家”17个月后,云南北移亚洲象群的14只大象跨越元江,平安回归栖息地。这段时间,“断鼻家族”一路向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我们为象群集体倒地睡觉的照片而惊叹,也为竭力保证象群一路生活所需默默努力的人们而感动。象群为何不再害怕人类?从受采访者的话语中,我们能窥见端倪。“大象也饿了,它也不是故意的。”“没吃多少玉米,这些玉米都无所谓。”“可能它走掉,我还会关切,还会想它。”_______________。人们自觉承担起保护亚洲象的责任,让涓涓细流汇聚出了磅礴的力量,为亚洲象一路北上提供了重要保障。
青山绿水之间,亚洲象一路“逛吃”,人类紧随其后实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展现出我们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高质量的发展,绝不以损害大自然为前提。人生于天地之中,应当善待草木山川、珍惜鸟兽虫鱼,因为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此次,大象成功归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也传递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国始终在路上”的决心。
材料二:
生产力是文明的基础和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但是,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劳动要素,生产力便会成为“无米之炊”。劳动和自然界的馈赠是一切财富的基础和来源。先进生产力不仅是在持续的自然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经济生产力永续发展的生产力,而且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和方向发展的生产力。只有以此为经济基础,才能保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性。
现代化代表着当下的先进生产力。按照资本逻辑推进现代化,西方现代化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以此为鉴,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我们的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将生态化作为现代化的前提、内容、方向。
现代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西方现代化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顺序,并将生态化纳入到了现代化当中,形成了生态现代化范式。现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任务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进入到了中后期发展阶段,信息化已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才能赶超西方现代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就是要系统集成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升级换代。这样就开辟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
材料三: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哪项最能体现该主题: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