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家庭:指夫妻双方婚前都曾是各自家庭中的“核心”(独生子女),婚后都不知道该以“非核心”的方式行为处事,于是家里就出现了两个“核心”。
下列属于双核家庭的是:
新婚的小王与小刘仍都带着独生子女时的逞强个性,互不相让
逢年过节,老周夫妇都把各自的兄弟姐妹请到家中团聚,其乐融融
小王与小李都是独生子女,两人组建家庭后,夫唱妇随,相敬如宾
小许对娇妻的事事好强感到有些压抑与不快,新婚的甜蜜日渐淡化
某所高中调查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发现在象棋社社员中,只要是高二(3)班学生,则其一定也是校篮球队的队员。
由此可以推出:
甲是象棋社社员,且甲是篮球队员,则甲是高二(3)班学生
乙是高二(3)班学生,且乙是篮球队员,则乙是象棋社社员
丙是象棋社社员,且丙不是篮球队员,则丙不是高二(3)班学生
丁不是象棋社社员,且丁也不是篮球队员,则丁不是高二(3)班学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观点:
应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
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必将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从来就是先有车,然后才有路
在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发展私人轿车是不切实际的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售货员:“显像管是任何一台电视机的核心元件。P品牌电视机与T品牌电视机使用的是相同质量的显像管。但P品牌电视机的售价较低,所以当你购买P品牌电视机而非T品牌电视机时,就等于付了更低的价钱却买了相同图像质量的电视机。”
下列哪项如果正确,将最有力地支持售货员做出的结论:
电视机的图像质量仅仅由其显像管的质量决定
P品牌电视机和T品牌电视机是在同一个工厂组装的
售货员销售P品牌电视机赚的钱少于销售T品牌电视机赚的钱
每天P品牌电视机比T品牌电视机销售得多
2008年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11.5%和10.6%。
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及家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与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所占比重,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较快,但家庭消费率总体仍偏低。
教育和医疗支出占城乡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分别占11.5%和10.6%,教育和医疗的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较高,主要显示了:
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
教育、健康方面的支出是一种刚性消费
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存在比重过高的问题
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增长过快,影响到居民一般生活质量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家庭结构从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变成以三口之家为主的核心家庭。很多情况下,养孩子、做家务等劳动,很难再通过家庭内部分工来解决,需要到市场上寻求帮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添双筷子添个碗”式的粗放式养娃行不通了,人们对高水平家政服务的需求逐渐常态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购买家政服务只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更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互联网助力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
社会变迁促使家政服务业发展壮大
传统家政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家政服务业经营模式
【2022-江苏B-047/江苏C-050】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山东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矢志推进强省建设,取得三大标志性成果。关于这三大标志性成果,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
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获得实质性成果
③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
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
①③④
①②④
②③④
①②③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各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称,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万户农村居民家庭和6.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加1058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963元,同比增长21.9%。
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520元,增加289元,增长12.9%;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702元,增加101元,增长16.7%;人均转移性收入563元,增加110元,增长24.4%。
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人均农业纯收入1897元,增加173元,增长10.0%。收成好、价格高是农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年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增加的收入中,六成来自于价格上涨因素,四成来自于出售数量增加因素。
由于政府实行粮食保护价格等政策,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增加的农业收入中来自于价格因素的达到多少元:
69
104
114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