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准备选派2021年第一批出国访学的中青年学者,选派分为高级访问学者以及青年骨干教师两类,选派的条件分别为:前者要求是教师或者科研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上且具有高级职称;后者要求是具有博士学位的近三年新进校的教师。
关于该校选派出的2021年第一批出国访学人员,以下哪项判断一定为真?( )
选派为青年骨干教师的都不具有高级职称
没有博士学位的都在40周岁以上
科研人员都不是近三年新进校的
具有博士学位的都是近三年新进校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库里有常见食物的各种维生素含量。有人统计了各种食物在“生”和“熟”状态下的数据,剔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得出了各种维生素通过加热之后的损失比例。虽然这些数据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足够我们得到一个有意义的影响:维生素A和E受温度影响不大,食物加工为熟食之后损失为10%左右,维生素C的损失是16%,而维生素B1最不稳定,损失为26%,其他的维生素也基本上在这个范围之内。总体而言,把食物加热做成熟食之后,维生素的损失大致在10%~25%之间。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生食与熟食的维生素含量没有差异
食物中不同维生素受温度影响不同
加热对食物中维生素的破坏是有限的
加热后的食物中维生素损失比例
新近,研究人员通过筛选14.7万个化合物,发现了5种能够刺激细胞变成神经细胞形式的分子。随后,开发出了这些分子的“变异型”化合物——Isx-9,研究中,他们在培养取自啮齿动物大脑海马体部位的神经干细胞时,加入了化合物Isx-9,结果神经干细胞聚集起来并形成了神经突,这是神经细胞在体外培养基中生长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化合物Isx-9还能阻止干细胞发育成非神经细胞,并且比其他神经元物质在刺激神经细胞发育方面更有效。
由此推出:
成年哺乳动物大脑能够生长新的神经细胞
人们找到了一个干细胞开始发育成神经细胞的生化通道
人们解决了认识中存在的鸿沟——如何控制干细胞
人的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经过培育成熟,并植入体内,治疗疾病
由中晚唐到北宋,中国文化并未产生特别深刻的变化,但如果说不免物换星移,________也因为社会组织结构中平民阶级的兴起、社会生活中经贸活动因素的增加,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其中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文化圈,一个是平民文化圈。前者趋“雅”,后者趋“俗”,似乎是双轨的,这种情况________于宋代以后。当然“阳春白雪”同“下里巴人”并非完全________,有时,士大夫也受“俗”的影响,譬如理学家朱熹等人的文字加入了许多白话、俗语的成分;同时民间文化也受“雅”的影响,如工艺器物讲究精致和素雅的风格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却 延续 隔离
确 沿续 剥离
确 延续 隔绝
却 沿续 分隔
牡丹和玉兰都不会在正月里开花,但是《岁朝图》里却出现这两种花卉,并且都代表“玉堂富贵”的意思。古人为了让这些花不按时令盛开,想到了一个办法,叫唐花,有时也写成火字旁的“煻”,煻就是烧火的意思,类似我们今天的温室技术。冬天在温室里加温,催花早放。这样的技术其实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不过在汉代的时候更多是为了满足皇帝冬天吃蔬菜的需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岁朝图》里牡丹和玉兰花的象征意义
“唐花”这一专门术语的由来以及含义
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实用的温室技术
温室技术源于皇帝冬天吃蔬菜的需求
许多调查显示,实现了地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集中在20-35岁之间,其中男性的比重大大高于女性,且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从迁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看,通常在其家乡处于中上等水平。和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人相比,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要实现向外转移,需要克服文化、年龄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问题是:
农民具备什么条件才较易外出务工
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特点
农村劳动力留守家乡的具体缘由
农村劳动力实现经济状况改善的途径
很多经济学家统计,印度因为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前景光明,因为它将逐步收获“人口红利”。未来十年,印度的就业人口将增长26%。这些年轻劳动力将显著降低人口的抚养比,从而提高储蓄率,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年轻人口转化为劳动力的前提在于一个国家的教育设施是否完备,能否提供足够的培训。印度欠缺的也正在于此,研究显示,尽管每年新增劳动人口1280万。但印度每年仅能培训310万人,只是新增人口1/4,剩下的3/4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口红利”能推动经济起飞
出生率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高出生率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欠缺阻碍经济发展
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优势正在不断消减。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是老龄社会。中国实际上在2001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近年来东南沿海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用工荒”,已经凸显出这一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问题。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老龄化社会与老龄社会的标准如何确定
老龄化社会将使中国企业劳动力供给不足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已首先步入了老龄社会
人口结构变化会影响“中国制造”竞争力
茶是全球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之一。此前研究表明,喝绿茶与较低的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关联。近10年来,研究人员对50万名年龄在40至69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进行了跟踪研究。这些人中,85%的人报告经常喝茶,经常喝茶的人中89%报告喝红茶。研究发现,喝红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更健康长寿。研究结论是:喝红茶可能也与较低的死亡风险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只喝红茶而不在喝茶时加牛奶和糖的人患病风险更低
既喝红茶又喝咖啡可乐等饮料的人死亡风险也会降低
即使红茶摄入量较高也属于健康饮食,有益身体健康
每天喝两杯或更多红茶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9%~13%
2009年12月初,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相继公布,继而有统计数据披露: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85%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均有校长、院长、副院长、董事长等职务。所以有人认为,“官员身份”在院士评选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以下哪一项正确,最能对上述结论构成反驳:
院士评选没有规定官员不能当选
许多非常优秀的学者担任了行政职务
有官员身份的学者占学者整体的比例不大
优秀的官员可以兼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