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入出境市场平稳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一、全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5.9%
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其中,城镇居民36.77亿人次,增长15.1%;农村居民13.24亿人次,增长6.8%。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增长15.9%。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77万亿元,增长16.8%;农村居民花费0.80万亿元,增长11.8%。
二、全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增长2.5%
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1394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0.8%。其中,外国人2917万人次,增长3.6%;香港同胞7980万人次,下降1.6%;澳门同胞2465万人次,增长4.9%;台湾同胞587万人次,增长2.5%。入境旅游人数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占3.2%,飞机占16.5%,火车占0.8%,汽车占22.2%,其他占57.2%。
2017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607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外国人2248万人次,增长3.8%;香港同胞2775万人次,增长0.1%;澳门同胞522万人次,增长8.6%;台湾同胞529万人次,增长4.0%。
三、全年国际旅游收入达1234亿美元
2017年,国际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外国人在华花费695亿美元,增长4.1%;香港同胞在内地花费301亿美元,下降1.5%;澳门同胞在内地花费83亿美元,增长8.0%;台湾同胞在大陆花费155亿美元,增长4.0%。
四、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亚洲占74.6%,以观光休闲为目的游客占37.1%
2017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4294万人次,亚洲占74.6%,美洲占8.2%,欧洲占13.7%,大洋洲占2.1%,非洲占1.4%。其中,按照年龄分,14岁以下人数占3.1%,15~24岁占13.2%,25~44岁占49.9%,45~64岁占29.2%,65岁以上占4.6%;按性别分,男占60.7%,女占39.3%;按目的分,会议/商务占13.3%,观光休闲占37.1%,探亲访友占2.6%,服务员工占14.8%,其他占32.2%。
2017年,按入境旅游人数排序,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7位国家如下:缅甸、越南、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英国。
五、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3051万人次
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
2017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次旅游消费比农村居民约多多少元?
382
395
406
421
2011年末,我国城乡就业人数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增加31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从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乡村就业人数从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收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至2011年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年、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平方米,增加9.7平方米,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庭汽车18.6辆,比2002年度增长20.1倍;拥有移动电话205.3部,增长2.3倍;拥有家庭电脑81.9台,增长3.0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比2002年度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倍。2011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4.90部/百人,比2002年提高1.8倍。
2011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391万人、47343万人、14317万人、17696万人、13892万人。2011年底,2277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5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分别比2002年增加212万人和4898万人。以低收入标准测算,农村贫困人口从2002年末的8645万人下降到2010年末的2688万人。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033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按照新标准,年末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2002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多少倍:
1.1
1.2
1.3
1.4
所有农村题材的电影都贴近现实生活,所有贴近现实生活的电影都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有些农村题材的电影是高成本制作的。
如果上面的陈述是正确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农村群众所喜欢的电影大多数是低成本制作的
高成本制作的电影不能吸引农村群众观看
只要是农村题材的电影,农村群众都欢迎
高成本制作的电影很难贴近现实生活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以及:
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②农业现代科技支撑加强
③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④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①②
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③④
假设各省市农村人口比例相同,则2001年农民总收入最高的省市是:
四川
湖南
北京
上海
城乡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诸多差异,给进城务工的农民带来了极大的文化冲击。他们中有很多人通过社会学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掌握城市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逐步适应和融入了城市社会。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人成了“双重边缘人”,他们对家乡农村的依恋在减退,不愿意或无法回归农村社会,但同时又未能真正适应、融入城市。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很多农民因对家乡农村和农村不再依恋而进城务工
融入城市失败导致很多进城务工农民无法回归到农村社会
进城务工农民可以通过学习等方式克服城乡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
城乡文化差异是很多进城务工农民无法适应、融入城市的直接原因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范围广泛,需要因势利导综合施策。下列举措不利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设立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金融系统对绿色循环农业的项目提供无息贷款
大力推广河流湖库和近岸海域的投饵网箱养殖
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农村水系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中农村常住劳动力文盲最多的区域占该省农村常住劳动力文盲的( )。
45.32%
53.64%
62.45%
70.12%
2012年,F省社会保险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如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目标任务为725.0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任务为1260.00万人,失业保险目标任务为428.50万人,工伤保险目标为504.00万人,生育保险目标任务为453.00万人。
2012年末与当年一季度末相比增速最快的社会保险项目,其目标任务约增速最慢的社会保险项目的多少倍:
0.4
0.7
1.4
2.5
《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数十名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明显加重。专家们认为,这样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可能来自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导致失业群体,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大量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城市居民,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流入城市、成为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大量农村人口。同时,社会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等制度上的缺位与失效,也在随时随地制造和产生着新的城市贫困人群。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由多种原因形成
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村人口不能算作城市新贫困阶层
资源枯竭型城市里具有劳动能力的市民不会贫困
退休较早、仅依靠退休金的老年人生活有保障不会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