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需求是否满足,对农村发展的进程有极大影响。全面疏解农村地区信贷供给,是我国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金融支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回归“三农”本源的进程,促进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以打通农村金融供需“梗阻”。持续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鼓励各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这段文字中提取的关键词最恰当的是:
农村金融 农村发展 金融支农
农村金融 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 金融资源 农业农村
农村金融 普惠金融 服务农村
某农村合作社购买了两台新型号收割机,这两台机器收割速度快,而且有助于减少收割过程中的粮食损失。但该农村合作社使用这两台收割机以来,其玉米收割总损失率高达10%,较以往反而有所上升。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使用收割机后,该农村合作社收割玉米的效率大幅提高
两台收割机仅被用于收割部分田地的玉米
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操作收割机时常出现失误
玉米并不是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
某市为了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在2008年、2010年先后建成了两个图书馆,2008年底共办理市民借书证7万余个,到2010年底共办理市民借书证13万个。2011年,该市又在新区建立了第三个图书馆,于2012年初落成开放,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计办理市民借书证20余万个,市政府由此认为,该项举措是有实效的,因为在短短的4年间,光顾图书馆的市民增加了近两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图书馆要不断购置新书,维护成本也很高,这会影响该市其他文化设施建设
该市有两所高等学校,许多在校生也办理了这3个图书馆的借书证
很多办理了第一个图书馆借书证的市民又办理了另外两个图书馆的借书证
该市新区建设发展迅速,4年间很多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新区
2013年1-5月,在保险业保险赔付支出额与保险保费收入额的比值最低的月份中,财产险的保险赔付支出占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比寿险的保险赔付支出占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
低11.4%
高34.2%
低18.5%
高33.4%
2016年B市有农村低保户数28925户,低保人数为46779人;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8402.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数4474人,其中:集中五保供养人数1711人,分散供养人数2763人;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五保供养资金5668.7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596.3万元。
2016年B市有城市低保户数48802户,低保人数为81882人;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80215.8万元。
2008~2016年,农村低保人数和五保人数均比上年有所下降的有:
7年
6年
5年
4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下列属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措施的是:
①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②花更大的气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改善农村面貌
③农产品主产区可适度进行工业化开发,提高农民收入
④健全防止返贫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机制
①②③
①③④
①②④
②③④
在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中,有几类险种在2013年5月的保险赔付支出额占全行业保险赔付支出总额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0
1
2
3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高速转变的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需要同时面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与“农村劳动力存量的整体素质趋于降低”两大问题。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出发,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必须着眼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以点带面”加快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有效缓解当前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平稳发展。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
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的策略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临近年底,部分二三线城市楼市调控走到一个微妙时点,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一些二三线城市在限购政策落实方面“疲态”渐显,或试图放松限购令,或期待限购令自动到期作废。截止到2013年底,多个限购令将到期的城市未就限购令走向表态。
根据上述文字推断,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内容是:
限购令对楼市的影响
对中国楼市现状的分析
二三线城市对限购令的态度
限购令到期后城市楼市走向
为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不足等问题,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一些地方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1名“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目标。为防止这些有知识、有热情,但缺乏农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干部出现“水土不服”情况,乡镇政府要着力抓好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包括:
开展创业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提升他们的创业技能
设立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
对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实行政府贴息支持
建立企业家、科技专家、领导对口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