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30,10,–5,( )
0
-5
-10
-15
20,20,30,40,50,( )
50
60
70
80
120,60,40,30,24,( )
22
20
18
10
一位长寿老人生于19世纪90年代,有一年他发现自己的年龄的平方刚好等于当年的年份。问这位老人出生于哪一年:
1892年
1894年
1896年
1898年
21,30,40,52,68,( )
112
113
95
92
19世纪60年代,某运河通航。当时,某作家赞叹其“是在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的国家开通的,东方伟大之航道”。据此可知,其描述的是:
伊利运河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曼彻斯特运河
有一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他能活到80岁,那么有一年他的年龄的平方数正好等于那一年的年份。此人生于: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0年
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文集》、《顾准日记》______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______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年的畅销,成为了______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充斥 符合 金玉良言
风靡 印证 字字珠玑
风行 满足 老少咸宜
充塞 引发 家喻户晓
19,18,26,24,33,30,40,( )
32
34
36
38
芭蕾,在中国若从清末在宫廷里表演算起,已经一个多世纪;如果从俄罗斯上个世纪20年代在上海开始教授也近百年。芭蕾舞与中国传统审美确实存在很大距离,然而中国人却能顺利接受,百年来从未间断。即便在“文革”那样的岁月,芭蕾舞仍然畅行于舞台,担负起“样板”的重任。芭蕾舞,曾经是欧洲宫廷欣赏的文化,进入我国却实现了中国化,一批批中国选手登上国际赛场领奖台。
这段文字叙述的主要是:
在中国芭蕾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芭蕾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生根开花
中国人对芭蕾舞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和持续的热情
芭蕾舞成为一个外来文化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