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监督如果总是折戟在烂尾新闻的诡异之中,光靠热情与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不仅事关民主,更关系到公共权益与权力公信。烂尾的结果,令制度与法律情何以堪?看来公共事件后,当与应急机制同时启动的,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诚而掩饰了“纵火”的责任,烂尾新闻背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
这段文字要批评的是:
烂尾新闻
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不力
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
公共事件责任人
无因管理是指未受委派,并无法定或约定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无因管理的是:
乙应甲的请求带其6岁的孩子到海边玩耍,小孩不慎落水,乙将其救起
甲、乙是邻居,甲外出打工,乙为了避免甲的老宅遭受台风侵袭而垮塌,自行招工修缮甲宅
甲家的马丢失,乙捡到马后,寻找马主未果,便养在自己家中,后甲找到乙将马取回
甲养的鱼正值出售时节,甲突然因急事外出,乙看甲不在就将其所养的鱼出售,在甲回来后扣除销售成本将剩余钱款给甲
某商品因滞销而降价20%,后因销路不好又降价20%,两次降价后的销售价比降价前的销售价低:
20%
36%
40%
44%
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竞争一个就业职位,他们四人中只能有一个人获得该职位。在面试结束时,他们四个人对该次面试的结果进行了预测:
甲说:“我这次肯定得不到这个职位;”
乙说:“我估计这个职位应该是丁获得;”
丙说:“乙的口才最好,乙肯定能得到这个职位;”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对了,那么到底谁能获得这个职位:
甲
乙
丙
丁
“制作粗糙”,________,某文艺评论家这样点评当下国内的许多多媒体舞蹈作品。把几段现成的图像符号式地投射在背景屏幕上充当画外音,充其量只是布景道具的升级版。多媒体效果太过目眩神迷,与舞蹈_______,有一种独立于表达之外的野心。比如有一个多媒体舞蹈,投射在大屏幕上的图案随着演员的每个动作变幻:演员伸展双臂,身后便出现万丈光芒,演员抱住身体,灯光也随之黯淡,看上去是在配合表演,其实是在和演员争夺观众的眼球,舞蹈彻底沦为了配角。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哗众取宠 失枝脱节
喧宾夺主 貌合神离
主次颠倒 亦步亦趋
避重就轻 格格不入
无因管理,是指在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前提下,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
下面属于无因管理的是:
某售货员将别人遗忘在柜台上的雨伞保管起来,后来发现是丈夫买的伞
某人抢救落水儿童
甲的邻居久出未归,其房屋因暴雨而成危房,甲雇人为其修缮
甲基于合同代乙保管货物
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为适当的一项是:
(1)这家医药公司_______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多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_______过去的幻想在今天均有可能得以实现。
(3)方天名因德语能力和交往能力很强,被学校_______到德籍留学生管理中心工作。
跻身,以致,委派
跃居,以致,委任
跃居,以至,委派
跻身,以至,委任
辽宁振兴发展,干部作风转变是关键,保持战略定力,牢记使命担当大力弘扬( )的“干”字精神
雷锋
焦裕禄
郭明义
毛丰美
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各有不同的意义。下列哪个人物的称谓是由姓和名构成的?
鲁班
屈原
苏东坡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