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领导同志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湖北就此开展了一次“三谁”问题的讨论和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谁,依靠谁”,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要着重弄清楚“我是谁”。因为,这个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已经有点弄不清了。
根据文意,选出不能说明“我是谁”的一项:
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饱含深情的话告诉我们:人民才是父母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说清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只是一个穿上了军装的老百姓
“我”就是某某长、某某总,站得总比别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别人远
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他们将更使人_______,更使人_______,更使人_______及_______关于生活的事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凝视,深思,遐想,希冀
凝望,沉思,遐想,期冀
凝望,深思,怀想,期冀
凝视,沉思,怀想,希冀
大多数植物只能在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到了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甚至会被冻死。而某种植物却恰恰相反,不但不怕低温寒冷,相反只有在0℃以下才能生存。极地的岩石给这种植物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由此可以推出:
这种植物只能在极地的岩石上生长
一般植物生长的环境也适合这种植物的生长
这种植物在0℃以上环境无法生存
0℃以下只有这种植物可以生存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由此可以推出:
如果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就是没有搞好环境保护
只有搞好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即使没有搞好环境保护,也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才能搞得好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高二(五)班的同学于7月20日外出旅游,小明说:“如果我去,小强与小林就一定都会去。”小强说:“如果我去,那么小燕与小芬至少有一个人会去。”小燕说:“只有不下雨,我才会去。”小芬说:“只有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下,我才会去。”天气预报显示,7月20日,小雨,32至37摄氏度。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选项中可以推出的是:
小明、小强、小林、小燕与小芬都没有外出旅游
小燕、小芬没有外出旅游,但小明、小林与小强外出旅游
小燕、小芬与小强没有外出旅游,但小明与小林外出旅游
小明、小强、小林、小燕与小芬都外出旅游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这段文字表达的是:
即使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也能把数学内涵表达出来
学好语文是学好数学的必备条件
数学家用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赞扬了“数学诗人”苏步青的惊人才华
在亚洲某国山区,二月份和三月份出生的新生儿体质普遍不如其他月份的新生儿好。当地医务所的工作人员经过调查后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的食物比较匮乏,孕妇不能很好地补充营养从而导致了新生儿体质虚弱。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调查结论:
该山区中少数能为孕妇提供足够营养的富有家庭在冬天依然生下体质虚弱的婴儿
决定新生儿体质的时期是生产前半年的营养情况,而非当月的营养情况
该山区的孕妇普遍患有一种冬季发作的疾病,这会使得她们体质下降进而影响婴儿的健康
该山区为数不多的几种冬季食物中普遍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这恰是新生儿所急需的
甲乙丙丁同住一寝室,有人问他们:“你们当中谁会的语言最多?”
甲说:“我不会说英语,当乙和丙交谈时,我能用外语给他们翻译。”
乙说:“我是英国人,丁不会说英语,但我俩可以毫无困难地交流。”
丙说:“我和丁交流时,需要乙来帮忙翻译。”
丁说:“我们四个人不能同时用一种语言交流。”
据此可以推断出四个人中谁会的语言最多:
甲
乙
丙
丁
尽管历经了去年的__________,今年,投资者们仍是_________。但,是大喜还是大悲?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展望今年的投资方向,房产、股市依然是大众难以割舍的经典理财方式,而涉及区块链的投资则_________,在民间受到了追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悲喜交加 卷土重来 蓬勃发展
大起大落 跃跃欲试 异军突起
跌宕起伏 摩拳擦掌 应运而生
坎坷不平 兴致高昂 炙手可热
否定之否定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所达到的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的特征是“重新达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达到的”。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否定之否定并不是否定已有的事物,而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同则存,异则变”、“求同存异”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表现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就是否定之否定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