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宋楚瑜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黄浦江畔,隆重举办第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大批海峡两岸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应邀与会,共同探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筹划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此时此地,群贤毕至,胜友如云;此情此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对本届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今年以来,两岸炎黄子孙融通中华民族的聪慧睿智,融化半个多世纪的坚冰,开启了两岸政党交流的大门。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率团来大陆访问,新党主席郁慕明也在抗战胜利60周年这样一个历史时刻率团来大陆访问,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春天的气息。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一个个珍贵的镜头,极大地促进了大陆乡亲对台湾同胞所愿所想的了解,有力地疏解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隔阂,其影响之大、感人之深,在两岸关系史上前所罕见。特别是胡总书记分别与连主席、宋主席进行的正式会谈,取得了重要成果。无论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还是共产党与亲民党达成的“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通则两赢”的共同体认,都体现了双方对“九二共识”的坚持和谋求两岸共同发展、追求中华民族振兴的共同责任,向世界显示了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彼此分歧,建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架构,得到了两岸同胞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激活了一个建设性进程”,“打开了一扇两岸和平机会之窗”。时至今日,两岸交流的新局已开,尽管前路未必平坦,但播下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成长,为两岸关系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们举办这届论坛,是落实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与宋楚瑜主席会谈公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与亲民党深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活动。近4个月来,我们和国民党、亲民党一道,积极努力地推动落实各项共识,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凡属大陆单方面可以做到的事项,均在逐一落实。7月间,大陆方面宣布进一步便利台胞往来措施,简化台湾居民入出境和居留手续。自8月1日起,台湾水果准入品种从12种扩大到18种,并对其中15种水果实行进口零关税措施。9月1日起,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执行与大陆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并设立台湾学生奖(助)学金。近日,台湾4家航空公司飞往欧洲、东南亚的客货运输定期航班,经批准飞越大陆空域。国务院台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关于支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为大陆台资企业专项安排了为期5年、额度为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10月1日将正式实施修订后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以方便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福建、山东、四川、黑龙江等地已设立或正在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两岸农业合作营造新的平台。同时,凡属需要两岸双方协商落实的事项,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推动。大陆方面已经宣布,希望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快就两岸客运和货运包机问题、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问题展开协商。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大熊猫的准备工作也一直在进行。我们希望,台湾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尽早实现台湾同胞尤其是孩子们的这一美好夙愿。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每一项承诺,言必信、行必果,认真兑现,决不失信。我们这样做,只有一个真诚的愿望,就是尊重台湾同胞,为台湾同胞办好事。我们为此而努力的步伐,不会因为遇到困难和遭逢诬蔑而停顿。
古语有云:“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外御其侮,莫如弟兄。”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当前,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积极因素有所增强,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①)严峻而复杂,激进“台独”势力仍在加紧进行“台湾正名”、“公投制宪”、“独立建国”等分裂活动。台湾当局也没有放弃“台独”立场,(②)大肆鼓吹分裂主张,蓄意挑起两岸对抗,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种种迹象表明,“台独”分裂势力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危险性(③)存在,“台独”分裂活动(④)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遏制“台独”分裂活动(⑤)是两岸同胞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当携起手来,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根据文意,以下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两岸政党交流的影响之大、感人之深,在两岸关系史上前所未见
共产党与国民党、亲民党达成的共同体认,都坚持了“九二共识”确定的原则
建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新架构,必将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舆论的热烈欢迎
两岸交流的新局已经打开,虽然前路不平,但是种子总会生根、发芽、成长
下列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行为,不符合现有的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是:
结合本地实际,对婚姻法作出变通规定
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开辟对外贸易口岸
决定本地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招生办法
在民族乡设立人民政府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通过气候灾害风险教育和灾种自救互救是提升基层民众在气候巨灾中的逃生技能、自救互救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的主要途径,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可非常方便地通过气候灾害风险教育和灾种自救互救能力提升来实现灾害的自救互救,但气候巨灾风险在网络平台中引发的“气候巨灾风险舆情”对灾害风险治理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令人关注,尤其是“气候巨灾风险舆情”一旦偏离事实本质,往往会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
根据上述文字,作者紧接下来最可能阐述的是:
气候巨灾风险的人文防御能力分析
气候巨灾风险的舆情影响因素分析
气候巨灾风险设防能力的基础建设
气候巨灾风险防御能力的网络建设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依据文意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的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意即扬弃旧义、创立新知
文化创新意即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文化传承意即继承前人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创新
有人从法律操作的层面提出,农民画申遗会造成著作权认定的矛盾,因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作者是集体性和匿名性的。而农民画的作者非常明确,具有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主客体条件。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农民画作者拥有作品的著作权
农民画不属于国家或民族的文化
文化遗产通常不能属于单一个体
著作权性质可能影响农民画申遗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其产生和发展都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和社会发展的______,因此依法治国也不可能______、______地推进,必然要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牵绊,孤独,静态
约束,独立,静止
限制,单独,片面
制约,孤立,静止
时间是大自然的产物,节气展现的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便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极大肯定。农民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来感知自然变化、安排农业活动,敬天顺时,依农得时,从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所谓“认识一个民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时间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含义。从中既可以窥探出古人如何以人之理性追问天地运行与造化万物,更鲜活地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这段文字的主旨为: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观察自然、顺应自然的成果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就要先认识二十四节气
对人类而言,环境发挥着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它承受着各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________。这种功能决定了人类自身的活动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环境的发展过程,因此,人类必须彻底地________利己主义,保护好环境,保持同环境和谐与协调的互利关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效果 唾弃
结果 摒弃
后果 扬弃
恶果 遗弃
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即不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既有发展程度的差异,也有价值观念和习惯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格习惯等方面。在这些差异中,以物质为主的方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但以精神和观念为主的方面更多的是主观标准。例如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妄的自信,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是:
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也有一定的主观标准
中原的儒家从先秦时就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不同区域间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格习惯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虽然先秦时少数民族不认同其发展水平落后于华夏诸族,但中原的儒家却通过强调“华夷之辨”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