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几乎每年春季和夏季太湖都会有蓝藻大量生长繁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太湖水富营养化主要是( )元素含量过高导致的。
氮
磷
钠
碳
我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翻译了多部西方名著,其中《天演论》一书特别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一观点源于19世纪英国的博物学家()。
牛顿
伏尔泰
达尔文
爱因斯坦
20世纪90年代,有人_______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_______,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坦言 并驾齐驱
预言 并行不悖
断言 相向而行
妄言 背道而驰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于11世纪末著的《梦溪笔谈》中,在记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的时候指出:“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个发现比欧洲人哥伦布的发现早了四百多年。沈括发现的是:
磁倾角
磁偏角
磁感应强度
磁场方向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9世纪末在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召开,在形式、赛程设置等各个方面为现代奥运会奠定了基础。
以下关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于1896年召开
地点在希腊的雅典
不允许女子参加比赛
马拉松没有被列入赛程
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文字与汉字的联系
日本文字产生的历史过程
汉字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1)上帝此刻或许_______了这个小生命,在马志恭被丢弃在乱石岗的第二天,一位老农意外发现了他。
(2)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农村电影市场日渐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垂青 萎靡
亲睐 萎缩
垂青 萎缩
亲睐 萎靡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的年代。活跃在那个大变革年代的有几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凝聚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成为那个时代的符号。梁启超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既是英勇的斗士,也是深邃的学者;既是不知疲倦的政治家,也是充满了慈爱的长者。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予他长久的人生。但这却不影响他形成远超自我生命的学术思想体系。这个学术思想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褪色,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对上面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段着墨时代背景,目的是衬托主人公梁启超先生
文段重点在于表明梁启超先生斗士、学者、政治家、长者的身份
文段用梁启超先生有限的生命来反衬他远超生命的思想
文段虽从多角度来写梁启超先生,但归根结底是想揭示梁启超先生的思想价值
中国长江以南的居民最初来自北方,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迫使汉族逐渐离开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如南宋时就有一次南迁高峰。但是人口流动常常是不易察觉的,通过将地方志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统计制表,历史学家现在能够说,早在3世纪就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开始渡过长江,进入拥有季风气候、热带丛林的南方。唐代移民迅速增长,13世纪晚期移民数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直到1700年相对稳定。此时,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描述长江以南的人口迁入史
介绍人口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说明人口压力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
21世纪诗坛尽管_______,众声喧哗,但在重量级诗人的输送上逊色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十足才子气背后大手笔缺位,群星闪烁而无月,多元并举背面是欠缺规范,许多诗人理想_______,有理论锐气,但创作上尚未提供与理论_______的文本。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林林总总 高远 匹配
光怪陆离 高蹈 配合
多姿多彩 远大 搭配
泥沙俱下 崇高 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