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有2个处室,甲处室有12人,乙处室有20人。现在将甲处室最年轻的4人调入乙处室,则乙处室的平均年龄增加了1岁,甲处室的平均年龄增加了3岁。问在调动之前,两个处室的平均年龄相差多少岁?
8
12
14
15
尽管在《史记》之前,已经出现了《尚书》《春秋》《国语》,甚至出现了成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然而后世史家最崇奉的,却不是这些更古老的作品;相反,是《史记》创立的纪传体,成为历代正史的标准体例。《史记》之所以影响如此深远,除了司马迁超凡的史识和文笔之外,其创立的纪传体体例,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如清儒章学诚所言:“自《隋·经籍志》著录,以纪传为正史,编年为古史,历代依之,遂分正附,莫不甲纪传而乙编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一体例更为全面地包罗了人类历史的诸多侧面,且适应了史学的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纪传体体例丰富了人类历史的记录角度
史书体例创新必须与史学的发展相适应
《史记》创立的体例是对后世最重要的影响
《史记》的纪传体体例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到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以时间为序,它们分别是:孕育和准备阶段、正式形成阶段、理论体系完成阶段、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与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可用一个标志性事件来表明。
下列标志性事件与前述四个阶段对应起来顺序是:
《共产党宣言》发表→《哲学的贫困》发表→巴黎公社→马克思逝世和恩格斯逝世
《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哲学的贫困》发表→马克思逝世和恩格斯逝世
《哲学的贫困》发表→巴黎公社→《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逝世和恩格斯逝世
《哲学的贫困》发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马克思逝世和恩格斯逝世
2018年父亲年龄是女儿年龄的6倍,是母亲年龄的1.2倍。已知女儿出生当年(按0岁计算)母亲24岁,则哪一年父母年龄之和是女儿的4倍?
2036
2039
2042
2045
2,8,18,32,50,( )
68
72
76
98
2,5,10,50,( )
100
200
250
500
两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两倍,五年前乙的年龄是丙的三分之一,丙今年11岁,问今年甲多少岁:
12
10
7
5
一个三口之家的年龄之和为99,其中,母亲年龄比父亲年龄的3/4大7岁,儿子年龄比母亲年龄的1/5大7岁。问多少年后,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
12
14
15
10
100,50,2,25,( )
1
3
2/25
2/5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1A和C1C的中点,则平面D1EF截该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是:
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