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食问题,仍然还是要靠自己,这是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国情所决定的。粮价是市场创造过程的客观结果,我们与其在价格干预上绞尽脑汁,不如把目光放长远,切实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进步方面下大力气,珍惜每一寸土地,利用好每一项要素投入,保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和粮食自给率的合适水平。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底气。
文中划线的“此基础”表示:
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提高粮食的销售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改善农业生产要素,保证足够适量的粮食产量
加大宏观调控,避免粮食市场掉入盲目的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商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迅速高度市场化,土地价格随拍卖而市场化,甚至股票价格也高度市场化了,但唯独最广大劳动者的最主要财产性收入即储蓄存款利息没有市场化。这种垄断性的利息制度,通过人为压低公众的财产性收入,既为企业(主要是大中型企业)提供了廉价资金,也为银行提供了丰厚的息差和低风险的客户。作为这种制度安排基础的,是广大储户变成了金融稳定的牺牲品。
上述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居民储蓄存款利息的制度垄断在全局规模上影响了收入和财富分配
目前居民储蓄存款利息制度具有垄断性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制度对于保持金融稳定有重要作用
垄断的利息制度人为地压低了公众的财产性收入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采用北京语音标准,在全国推行,语言与方言不只是交流工具,而且是文化载体。现在,方言的萎缩即是一方文化的褪色。保持方言、民族语言与共通语的并存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让方言有一定的表达空间。而且方言不但应用于一方土地,还能丰富共通语的色彩,如粤语的“打的”“买单”“高企”与“烂尾楼”等词语已经进入共通语语汇,并且有所发展。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提倡双语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特色
共通语认同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
提倡双语、方言、民族语言与共通语并存
任何一种共通语都是以某种方言为基础的
地理结构上,中国大陆是一个面积辽阔、平坦完整的区块,是自给自足的一大片土地。南方的寮、越、高棉等,有丘陵峡谷高原等相隔,历史上从来没有北侵并造成困扰过。西边有沙漠阻绝,形成天然的屏障。零星的商旅僧人,可能往返跋涉,但是很难发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东边是大海,在坚船利炮之前,安全是不成问题的。剩下的,只有北方来的强敌。因此,只要能挡得住北方的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央政权就会有意识地排斥地方势力
中国大地便自成体系,唯我独尊
中原大地内部的诸多力量便取得平衡
大一统的思维便会应运而生
原产于美洲西部的鲁冰花,英文名为“Lupin”,在希腊文里是悲苦的意思,通常生长在贫瘠的田野、乡间的小路,生命力强。而在我国台湾高山地区,鲁冰花常跟茶树种在一起,据说可以帮助茶树健康生长,并且可以使茶叶芳香甜美。另外,鲁冰花死后肥沃了土地,让茶树长得更加茂盛。鲁冰花这种坚忍不拔、大公无私、“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正如同世间最真挚的母爱。所以,它可以用来象征母爱,作为母亲节儿女献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鲁冰花成为母爱之花的缘由
鲁冰花的原产地及生长特性
鲁冰花为何常与茶树种在一起
鲁冰花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为了满足人们的肉类需求,目前有200亿只鸡、15亿头牛和10亿只羊占领着地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吃掉了世界上30%的农作物,消耗着大量的淡水。研究显示,获得一公斤的牛肉大约需要消耗约1.5万升淡水,而收获1公斤的玉米或小麦只需要1500升。牲畜和禽类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气候也毫无裨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家畜产生的废气占全部人为温室气体的14.5%。
上面语段传递的信息是:
畜牧业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
肉类生产方式将逐步被改变
素食是关系人们真正健康长寿、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因此将在全世界普遍提倡
传统养殖业即将转型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2)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3)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4)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5)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1)—(5)—(2)—(3)—(4)
(1)—(3)—(2)—(5)—(4)
(5)—(3)—(4)—(2)—(1)
(5)—(4)—(2)—(3)—(1)
在西安走访陕西省博物馆,由正门大厅沿着台阶进入地下层,参观唐代壁画珍品馆,隐隐约约感到,自己正穿越时空,走入了地下的墓室。可以想象,在秦汉帝陵的黄土地下,过去的盗墓贼打了坑道,进入墓室的时候,提心吊胆,移动着_______的脚步,怕触动了机关,牵动从暗处射出的毒箭,或是坠入满布毒蒺藜的陷坑,那种_______着危险的兴奋,接近金银财宝的诱惑,在黑暗中_______不可告人的邪恶,已经重复上演不知多少次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忐忑 夹杂 散发
沉重 裹挟 折射
欢快 压抑 弥漫
慌张 包裹 映射
从土地开发(农业经济时代的“活动对象”),到技术开发(工业经济形态的“活动方式”),再到素质提升(知识经济形态的“活动主体”),是随着经济形态的时间历时性演进,由“客体”向“主体”不断迁移的空间秩序性的发展结果。只有在知识经济形态下,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主体(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专业技能)、实践对象(职业责任)和实践目的(创新能力),才能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这既是提升素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也是强调创新驱动的依据所在。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话中划横线的“这”指的是:
从农业经济的“活动对象”到工业经济的“活动方式”,再到知识经济的“活动主体”,三者构成一个价值整体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主体、实践方式、实践对象、实践目的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整体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随着经济形态的历时性演进,逐渐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知识经济将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的主体、方式、对象和目的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乡村振兴根本上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收和农民收入提高,其前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由于农业行业天然具有较大风险的特征,因而需要政府引导更多资本、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通过产融结合完善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将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更多投入到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下最能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是:
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的本质和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