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1:电视广告变得越来越没有效,电视观众能回忆起来的在电视上做促销的品牌名字的比例在慢慢降低。
事实2:电视观众回忆起在一段连续的商业广告中播放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广告的情况要比他们回忆起中间某一地方播放的广告的情况好得多。
下列选项中,如果哪项正确,事实2将很可能为事实1做出一个解释:
一组连续的电视广告的平均数量逐渐增加
目前一般电视观众只能回忆起他或她看到的在电视上做促销的不到一半的品牌
分配给每一组连续电视广告的总时间逐渐减少
每小时电视播放连续广告的组数逐渐增加
某服装厂要生产一批某种型号的学生服,已知每3米长的某种面料可做上衣2件,或做裤子3条。计划用3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用多少米布料生产上衣,才能恰好配套:
120
150
180
210
下列选项中,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同属一个思想体系的是:
缘起性空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大音希声
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
一根长200米的绳子对折三次后从中间剪断,最后绳子的段数是:
8
9
11
16
一位学生在距离热气球100米处观看它起飞。在热气球起飞后,学生注意到热气球顶部从他的仰角30°上升到45°,再从45°上升到60°的位置分别用了11秒和17秒。则前后两段时间热气球平均上升速度的比值约为:
0.89
0.91
1.12
1.10
斑头雁冬天的栖息地与海平面齐平,为了飞到夏繁殖地,斑头雁至少要飞到海拔5000米的高度,才能飞越横亘其间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个高度,空气密度大概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因此鸟通过振动翅膀产生升力就要消耗更多能量。然而研究发现,它们通常一天之内就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这些鸟本可以充分借助白天吹上山脊的南风来减少能量消耗,然而它们却要等到相对平静的夜晚,完全靠体力完成这一飞越。在飞行中,后面的鸟通常飞在前一只鸟的侧后方,形成“人”字队形。关于这种队形,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字队形与定向有关。斑头雁飞越喜马拉雅山时,需要找到和穿越几个高海拔的通道。斑头雁一生中会多次迁徙,通常由年长而有经验的斑头雁在前面带路。但为什么鸟要保持人字形,而不是一只紧跟一只?另外,似乎只有斑头雁这种体形较大的鸟才保持队形,小型候鸟成群迁飞时,通常是没有队形的,虽然它们也需要定向。
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与速滑团体项目类似。为了减少因克服空气阻力而产生的体能消耗,速滑运动员会以一种紧凑队形前进,一名运动员在前,另外三名依次紧随其后。开路的运动员由于需要克服全部阻力,很容易筋疲力尽,因此他们会轮流在前。与之类似,带路的斑头雁也会不时与后面的鸟换位,但是为什么斑头雁不以直线队形飞行?飞行运动除了要克服水平方向上的空气阻力,还需要产生上升力以保持飞行状态。也许飞行时稍微偏移位于前面的同伴,虽然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空气阻力,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为保持升力而消耗的体能。
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推断。飞行中,鸟的翅膀会形成一股涡旋状的循环气流。来自右翅的涡流逆时针旋转,来自左翅的涡流则顺时针旋转,在鸟正后方,两股涡流都是向下的,两侧的气流都是向上的。如果鸟飞在同伴的正后方,则将处在向下的气流中,这会增加维持飞行状态的能耗;当位于同伴的后侧方时,则可利用向上的气流,得到升力。因为鸟的翅膀上下振动,所产生的涡流会随时间、空气不断变化。若想从空气涡流中获益,飞行时所处的位置必须非常精确。有人认为,这可能解释了为何只有体型较大的鸟类才以一定队形迁飞,因为鸟拍打翅膀的频率与体型成反比。体型较小的鸟不太可能准确跟踪涡流。
第4段中的“这一推断”是指:
人字队形可最大程度地降低体能消耗
直线队形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阻力
直线队形更有利于斑头雁的迅速迁徙
速滑运动模仿了斑头雁迁徙时的队形
2017年1月1日,葡萄牙人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接替已经任满10年的韩国人潘基文,成为新一任的联合国秘书长。
下列关于联合国秘书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联合国秘书长的每届任期为5年,可以连选连任
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由各大洲轮换产生
联合国秘书长人选可以在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产生
联合国秘书长由安理会提名并通过大会票选后确认
某公司有些新入职职工拥有博士学位。该公司所有拥有博士学位的职工都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而该公司所有甲省的职工都没有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有些新入职职工不是甲省的
所有新入职职工都是甲省的
有些新入职职工没有被董事长单独接见过
有些拥有博士学位的职工是甲省的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村庄人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
(2)你不偷一点点,那些好收成很快就被日子带走了。
(3)但偷秋是例外,他们是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
(4)老人们说,秋是要偷的。
(5)是渴望从忙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
(6)是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
(7)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子,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
4-2-3-6-5-7-1
4-1-3-6-5-2-7
4-3-6-5-2-7-1
4-2-7-1-3-6-5
在英国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美国科学家的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也较小,而且没有精神。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发生类似现象。另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这些结论引起了科学家的担心,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不安。
苏格兰科学家普斯陶伊的转基因土豆研究,情况却有所不同。去年秋季,普斯陶伊称,自己一项未经发表的实验结果表明,年幼老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脏、脾和消化道都出现损伤,而且免疫系统也遭到破坏,他由此推论,转基因产品对人体也会有类似影响。他的结论据说得到了14个国家20名科学家的认同,但英国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宣布,该学会组织的6人专家组经过详细评估发现,他的研究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操作和数据上,都充满漏洞,他的结论无法成立。然而,这场在英国引起并跨出国界的轩然大波却至今未平。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物技术,这一点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美国是转基因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据统计,美国的大学、科研机关和企业等已经开发出上百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其中仅有43个品种的安全性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确认。面临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正在进行大面积种植与大量出口以及由此引发争议的现状,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郑重承诺,将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全面调查。看来,在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也是应当注意吸取任何一种现代工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教训的。
不符合第二自然段文意的一项是:
普斯陶伊认定,转基因作物会损伤动物内脏并破坏免疫系统,他声称是通过实验证明这一点的
“有所不同”是针对第一自然段而言,意思是说普斯陶伊的结论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担心与不安
普斯陶伊所引发的风波,表明了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的某种担心与不信任
英国皇家学会认为普斯陶伊的结论不能成立,根据主要是普斯陶伊实验的科学性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