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下列重大科技成果,不属于2017年问世的是:
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探索号”在南海北部开展首次试验性应用
“悟空”探测卫星首次测量到超高能宇宙射线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启用
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2月26日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税务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共涉及账簿凭证管理类、纳税申报类和税务检查类等3类8项处罚权力事项,这是由国家部委发布的首份:
执法权力清单
权力运行负面清单
行政权力清单
不规范行为负面清单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________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
“速度”和“质量”
“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发展”和“稳定”
2017年1~2月,我国副省级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874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软件产品收入1216亿元,同比增长11.0%;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042亿元,同比增长15.6%;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8.3%。
2017年1~2月,长三角地区副省级城市按照平均每家软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南京、杭州、宁波
杭州、南京、宁波
宁波、杭州、南京
宁波、南京、杭州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指出,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将基本建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对城市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大批的农民迁移到城市,由农民变为市民
农民进城的数量越来越多,就说明城市化率越高
农民进城越多,这个地方的社会发展越先进
农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5%。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879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5062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5023亿元。
2001—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009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
2009年我国海洋经济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
5.9:47.3:46.8
5.9:47.1:47.0
7.2:47.3:45.5
7.2:47.0:45.8
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在海洋开发活动中,海洋捕捞、海上运输、海洋矿产开发和海水养殖等生产环节是在海域和流域共同完成;而海盐业和海水利用等则完全是在陆域上完成所有生产环节。此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海陆产品通过这种技术延伸得到互动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空间布局的依赖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海陆经济的进步
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在产业上相互交错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海陆经济的交汇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重要的是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第一个转变已接近完成,但第二个转变明显滞后,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与两个转变不同步有很大关系。延续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是:
我国不少地方仍存在经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现象
两个转变同步进行可减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
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完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调查显示,某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与五年前相比减少了10.4%,对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产业优化升级是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的原因,第二产业在实现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实现“机器换工”,客观上降低了工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与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无关,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吸纳了大量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第二种观点?( )
第二产业优化升级拉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该地区第三产业的整体规模比第二产业要小
第三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对吸纳就业作出贡献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万个,产业活动单位1303.5万个,增加417.1万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
从行业角度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81.1万个,占25.9%;制造业225.3万个,占20.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2万个,占14%。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642.7万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78.6万个,住宿和餐饮业240.8万个。
从单位性质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占75.6%,比2008年末提高了5.7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9.6%,比2008年末下降了3.9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14.8%,比2008年末下降了1.8个百分点。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法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分别为800.6万个、10.6万个和9.7万个。在内资企业法人中,国有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4%,私营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8.3%。
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相比,第三次经济普查时,下列普查对象数量增长最快的是: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