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折线图中,能准确反映2017年第四季度各月全国进口药品金额环比增长率的是: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2017年1~4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网上零售额19180亿元,同比增长32.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617亿元,增长25.9%。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9.3%,18.4%和29.5%。
2017年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约是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多少倍:
1.2倍
5.2倍
5.9倍
6.2倍
今日,有报道说,有些颜色极为亮丽的服装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会对人体健康存在危害。同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纸质餐具仍存在有荧光增白剂,多家知名方便面品牌外包装仍然含有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是一种具有亮白增艳作用的色彩调理剂。其作用原理是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色或紫色可见光,蓝色的光释放出来后,与物品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互补形成白光,使物品发出的白光增强,人们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物品明显变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在纺织服装行业,纤维自身的白度往往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尤其是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棉花、麻等。由于环境与生长周期的差异,会轻微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从而造成蓝色不足,使白色的纤维看起来稍带黄色,给人以陈旧之感。为此,人们在洗涤剂中或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加入荧光增白剂,从而起到使衣服颜色更亮丽的目的。
那么,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到底有什么隐患呢?医学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荧光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不容易分解,毒性会在肝脏或其他主要脏器中积累,构成潜在的真核生物酵母的致癌突变作用,最明显一点就是与伤口处的蛋白结合,不利于伤口愈合。
值得欣慰的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服装学院,目前正就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展相关标准的申请与制定,并提出建立生态环保体系标准,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
根据第二段的语意,下列判断不成立的一项是:
不可见的紫外光可以通过转换波长,而变成蓝色或紫色的可见光
蓝色的可见光与物品的黄色可见光叠加,会互补形成白光
荧光增白剂是通过转换光波的长度而使物品亮白增艳的
荧光增白剂并不能真正改变物品的颜色,只是肉眼的错觉而已
为什么欧美人和亚洲人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前者倾向于个人主义,并且惯于以分析的方式推理,而后者绝大多数呈现出一种集体主义,并且习惯从整体角度思维?
这是个宏大的问题,人们曾从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甚至基因中寻找答案。
今天,托马斯•塔尔海姆,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名社会心理学博士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这些彼此差别的文化,部分来源于滋养它们的谷物:从新石器时代起,小麦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和水稻种植在东亚和东南亚的盛行,可能持续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并且在两种情况中产生了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
以水稻种植为例,它要求农民之间通力合作。巴黎高等农艺科学学院农业系的奥利维耶解释说:“水从上游的田地流向下游的田地,因此农民之间首先要就水流的管理达成一致,以避免这家排水涝了那家的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合作的需要就会促进该地区集体主义价值的增长。“当人们需要别人帮他获得‘每日的面包’时,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别人,并且学着妥协。”美国密歇根大学文化心理学研究者理查德•尼斯贝特总结说。
相反,小麦文化从2000多年前起就引入了畜力辅助耕种,并不太需要耕作者彼此间这样的合作。于是这种农业方式允许更为个人主义的价值萌芽,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超越个人的农业行为,发展成为文化准则,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
这些相对立的价值接下来导引出欧美人与亚洲人之间的第二项区别,这一次涉及到思维方式。
欧美人这边,个人主义助长了分析的思考方式:将属性归于物体,以便将它们从背景中整理出来,分门别类。而东亚这边,集体主义推进了更为整体的思考方式的发展,也就是说,“围绕关系而非类别、围绕系统而非物体组织起来的一种思考方式,表现出对背景的更多关注”,理查德•尼斯贝特描述道。
一个社会的个人主义文化,和身处其中的个体的思维方式,二者之间有何联系?“如果有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他是这个背景中相互依赖的元素之一,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观察周遭的物体和事件。”黑兹尔和北山忍于1991年在《心理学研究》上解释道。与之相对,个人主义倾向于发展出另一种思维方式,将物体独立于环境,强调其专有属性。
这个理论再次将文化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摆在我们面前。因为正是自然决定了粮食作物,乃至我们的思想。一如稻米和小麦,人类心灵也是大地的果实。
关于文中第二自然段提到的“以分析的方式推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以分析的方式推理”强调依据事物的属性和基本的成分来进行研究
“以分析的方式推理”意味着将物体视作独立于背景的存在进行研究
“以分析的方式推理”擅长挖掘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构成的系统
“以分析的方式推理”倾向于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地研究
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多的市约是最少的:
7.6倍
7.8倍
10.5倍
10.9倍
2005年我国滨海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年滨海旅游收入5052亿元;增加值20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全国滨海国内旅游收入3887亿元,比上年增加1391亿元。
海洋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营运收入达2940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2.6%,增加值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完成港口吞吐量49亿吨。
2005年我国海洋电力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全年总产值1090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6.4%,增加值6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
2005年海洋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000万综合吨,海洋船舶工业总产值817亿元,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2005年,海洋原油产量3000吨,比上年增长11.5%;海洋天然气产量达627772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海洋油气业总产值739亿元,增加值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2004年,我国海洋电力业增加值约为:
687.28亿元
567.95亿元
427.45亿元
656.55亿元
当前,我国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创新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可以放任不管。“包容”意在鼓励创新,为各类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早期提供更加宽容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是尊重市场新业态发展规律的体现;“审慎”则是在法治框架和法治原则下开展监管,在触及法治底线和监管红线的问题上必须严格依法监管。因此,________________,应合理界定有效创新与有为监管的边界,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求法治框架下的动态平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保障平台经济在创新发展与监管内运行
面对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中的风险和挑战
平台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容易陷入困境
正确甄别平台的经济创新和发展的能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万个,产业活动单位1303.5万个,增加417.1万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
从行业角度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81.1万个,占25.9%;制造业225.3万个,占20.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2万个,占14%。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642.7万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78.6万个,住宿和餐饮业240.8万个。
从单位性质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占75.6%,比2008年末提高了5.7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9.6%,比2008年末下降了3.9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14.8%,比2008年末下降了1.8个百分点。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法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分别为800.6万个、10.6万个和9.7万个。在内资企业法人中,国有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4%,私营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8.3%。
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三者合计所占的比重约为:
50.1%
26.8%
67.3%
84.2%
目前,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国,这五国的产量之和达到世界玉米总产量的70%以上。从数据来看,五国的总产量仍在不断的上升当中。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9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玉米总产量预估为7.918亿吨,占全球谷物产量的35%左右;玉米用量为8.076亿吨,高于2008年的7.967亿吨,玉米期末库存1.546亿吨,低于2008年的1.668亿吨。
在玉米总量需求上,自1999年起全球玉米总需求一直保持在6亿吨以上,并且呈刚性增长态势。世界玉米消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食用消费、饲用消费、工业消费。由于全球人口仍在不断增长当中,世界食用玉米消费量处于自然增长的过程中,稳定在1亿吨以上。饲用消费是玉米最为主要的消费途径,占总消费比例的70%。目前,全球饲用玉米的数量呈刚性增长。工业玉米消费比例以每年0.5个百分点的速度迅速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9年6月发布的报告,2009年全球谷物产量预计为()亿吨。
2.77
2.82
22.62
23.07
2015年7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平均占当月总天数的57.4%,平均达标天数比上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与全国74个城市相比,京津冀区域平均重度污染天数占比高4.4个百分点。而与上年同期相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占比也由80.5%下降到73.1%。
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7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上升22.6%和13.5%,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平均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上升31.4%和9.4%。
2014年7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占当月总天数的比重约比全国74个城市高多少个百分点?
51.4
37.9
31.9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