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前三个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扭转了上半年下滑的势头,但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重点产品增长面逐步扩大。9月,重点监测的27个产品中,14个产品产量出现正增长,比上半年多了3个产品,其中计算机、显示器、彩电、数码相机绩效保持增长,手机,集成电路扭转上个月下降的势头,分别增长2.4%、4.7%。1~8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618亿元,同比下降4.8%,实现利润892亿元,同比下降21.5%,二者降幅分别比1~5月缩小了3.7,19.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11个行业中实现利润增长的行业扩大为4个,其中通信设备、视听产品行业分别增长28.1%、6.4%,计算机、电子元件行业分别下降35.5%、29.4%,电子器件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5亿元。2009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0329亿元,同比下降10.6%。1~9月全行业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57.6%,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1~9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8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2.1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制造业增速11.5个百分点。
2008年1-9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约为:
20329亿元
22061亿元
22739亿元
31223亿元
2009年1-10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38800亿,增长16.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192亿元,增长31.4%。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8830亿,同比增长13.8%,地方项目投资80123亿,增长28.6%。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70亿、39048亿和48835亿,同比增长39.9%、29.6%和24.7%。
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258亿元,同比增长24.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440亿元,增长12.3%;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2159亿元,增长53.5%;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982亿元,增长14.5%;有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983亿元,增长33.4%;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6017亿元,增长9.4%;铁路运输业投资1590亿元,增长7.9%。
从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78995亿元,同比增长27.2%;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完成4210亿元和5254亿元,分别增长30.7%和19.2%。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城镇投资到位资金100141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国内贷款增长14.3%,利用外资增长17.5%,自筹资金增长32.7%。
从注册类型看,2009年1-10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地方项目投资
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
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
2014年1~2月,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一)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1月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4041.7亿元,同比减少24.8%,环比减少27.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3927.9亿元,环比减少19.6%。2月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5880.9亿元,同比增加15.7%。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5780.5亿元,环比增加47.2%。
1-2月,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同比减少5.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同比减少4.7%。
(二)货币市场运行情况
1月份,货币市场成交总量共计14.4万亿元,同比减少18.6%,环比减少14.5%。其中,同业拆借市场成交2.3万亿元,同比减少40.2%,环比增加2.8%;质押式回购成交11.6万亿元,同比减少14.1%,环比减少16.7%;买断式回购成交5650.3亿元,同比增加30.6%,环比减少26.4%。
1-2月,货币市场成交量共计26.2万亿元,同比减少14.4%。其中,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4.0万亿元,同比减少39.4%;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21.2万亿元,同比减少8.9%;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1.0万亿元,同比增加35.1%。
(三)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1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9万亿元,同比减少76.1%,环比减少1.6%。1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145.35,环比上升0.98%。交易所国债指数为139.58,较去年12月末上升0.04%。
1~2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4.0万亿元,同比减少69.6%。
2013年1~2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约多少亿元:
9187
9830
10187
11230
2013年1~4月,以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呈现顺差关系的是:
谷物
食用油籽
畜产品
水果
2014年1-12月,最接近我国手机出货量全年平均数的月份是:
5月
8月
9月
10月
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6273.1亿元、8426.8亿元、97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11.9%、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1762.9亿元、4900.9亿元、482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13.1%、14.5%,苏北增幅比全省平均高3.0个百分点;沿海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52.9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比全省平均高2.7个百分点。
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苏北工业用电量分别为1683.1亿千瓦时、400.7亿千瓦时、539.6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5.4%、5.3%、10.8%,苏北增幅比全省平均高4.8个百分点;沿海地区工业用电量38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全省平均高7.8个百分点。
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苏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4299.4亿元、4988.8亿元、622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20.1%、22.4%,苏北增幅比全省平均高2.4个百分点;沿海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87.0亿元,同比增长21.4%,增幅比全省平均高1.4个百分点。
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503.2亿美元、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0.4%、4.8%;苏北进出口总额191.4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增速比全省平均低11.0个百分点,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306.8亿美元,增速比全省平均高8.7个百分点。
2013年1-9月,江苏省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是:
4.8%
8.7%
8.9%
11.2%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2.3%,价值63.6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5821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90.9万吨,下降2.5%,占进口钢材总量的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10.5万吨,增长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7.2万吨,下降16.9%。
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年,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铜材38.7万吨,下降3.9%;自韩国进口18.8万吨,下降15.3%;自日本进口9.9万吨,增长19.3%;自东盟进口8.5万吨,下降5.8%。自上述4个市场合计占69.4%。此外,国货复进口17万吨,增长2.8%。
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的主力军。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材78.2万吨,增长1.6%;国有企业进口25.7万吨,下降8.1%;私营企业进口4.5万吨,下降19.6%。
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量减价的主要原因有:国内市场供给能力有所增强;国内铜材生产上游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铜材价格攀升遏制了部分需求。2006年我国进口铜材加工的上游原材料电解铜的平均价格为6254美元/吨,上升74.5%。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作为铜资源短缺的国家,2006年铜材出口却呈快速上升趋势。2006年,我国铜材出口达55.9万吨,增长20.6%,相当于当年铜材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铜材的冶炼和加工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大量出口铜材既扩大了国内的供需缺口,也使国内能源和环保承受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促使铜材的进出口更加趋于合理。
2006年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占全年的:
8.2%
9.6%
6.7%
11.8%
天文学家说:“如果太阳毁灭,则银河系中有外星人。”
与天文学家意思相同的是:
太阳不会毁灭或银河系中有外星人
如果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则太阳不会毁灭
如果银河系中有外星人,则太阳毁灭
银河系中有外星人或太阳毁灭
2018年N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7.1%,增速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新产品增长强劲。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42.8%,单晶硅增长1.2倍,多晶硅增长47.1%,汽车增长26.6%。
1—11月,N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1332.8亿元,同比增长16.2%,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11.8%。其中,制造业利润474.48亿元,同比增长2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
2018年1—11月,N省制造业利润额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
24.7%
35.6%
40.2%
46.5%
2018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752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1125亿元,同比增长7.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7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388亿元,同比增长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45亿元。1-7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0480亿元,同比增长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272亿元,同比增长10.4%。
按消费类型分,7月份,餐饮收入3343亿元,同比增长9.4%;商品零售27391亿元,同比增长8.7%。1-7月份,餐饮收入22800亿元,同比增长9.8%;商品零售187951亿元,同比增长9.2%。
2018年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7863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6461亿元,同比增长2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3%;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41.6%、29.9%和29.7%。
2018年1-7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约()亿元。
8128
7256
9133
8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