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比特纳把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描述为“信用状况一塌糊涂,收入微薄,工作时有时无,没有租房史,也没有储蓄维持生活”。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但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或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
以上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银行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银行把钱借给了大量没有还贷能力的穷人
美国政府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监管不够
某商场搞抽奖促销,限每人只能参与一次,活动规则是:一个纸箱里装有5个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其中3个是白色,2个是红色,参与者从中任意抽出2个球,如果两个都是白色可得抵用券100元,一白一红可得抵用券200元,两个都是红色可得抵用券400元。若小李和小林两人分别参加抽奖,那么两人获得抵用券之和不少于600元的概率是多少:
0.12
0.22
0.13
0.30
2015年全年我国粮食产量62144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产2.4%。其中,夏粮产量14112万吨,增产3.3%;旱稻产量3369万吨,减产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增产2.3%。全年谷物产量57225万吨,比上年增产2.7%。其中,稻谷产量20825万吨,增产0.8%;小麦产量13019万吨,增产3.2%;玉米产量22458万吨,增产4.1%。
2014年,我国玉米产量比小麦产量多:
8642万吨
8958万吨
9429万吨
9915万吨
印刷厂印刷了一批共1080本字典,用大、小两种箱子进行分装。已知每个大箱子比小箱子多装15本,且8个小箱子的容量等于3个大箱子的容量。如果只用大箱子进行分装,则至少需要()个大箱子。
40
45
50
55
8月13日、14日,云南省通海县连续发生两次5.0级地震。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14日晚,应急管理部从中央救灾物资昆明储备库,向云南省紧急调拨3000顶帐篷、1.2万张折叠床、1.2万床(件)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用于支持通海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过渡期生活救助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此前,应急管理部已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地震灾区现场,指导和协调地方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通海县等4县(区)7.6万人受灾,24人受伤,转移安置3.9万人,部分房屋受损,具体灾情仍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云南省通海县连续发生两次5.0级地震
应急管理部工作组紧急赶赴地震灾区现场
应急管理部调拨中央救灾物资
应急管理部向云南通海调拨中央救灾物资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2011年该市接待各主要客源国游客人次比2010年均有所增加
(2)2011年该市接待各主要客源国游客人次占接待主要客源国游客总人次的比重大于5%的有5个国家
(3)如果2012年该市接待各国游客人次的增速与2011年保持相同,则2012年接待俄罗斯游客将比接待德国游客多494人次
0个
2个
1个
3个
1949-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全省城镇人口由437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年均增长7.5%,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2.2%)的3.43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12.4%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18.7%。
第二阶段:1958-1978年。195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5%,196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达到20.62%。1961年起城镇人口总数开始减少,1970年降至最低,城镇人口比重仅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为12.5%。此后开始缓慢回升,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13.7%,乡村人口总数为5033.55万人,占总人口的86.3%。20年间,全省城镇人口减少了2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1979-1989年。这期间,建制镇由1979年的115个增加到1989年的392个;城镇人口由874万人增加到1366万人,增长了56.1%,年均增长4.5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61个百分点。
第四阶段:1990-1997年。这期间,全省省辖市(地级市)由11个增加到13个,县级市由14个增加到31个,建制镇由522个增加到1018个;城镇人口增长46.2%,年均增长5.58%,城镇人口比重由21.56%提高到29.85%,上升8.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8个百分点。1997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133.65万人。
第五阶段:1998-2008年。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由2262.47万人增加到4168.48万人,年均增加190.60万人,增长84.24%;年均增长6.30%,2008年,城镇人口比重比1998年的31.5%多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2.28个百分点。
1997年江苏省建制镇数量比1979年多:
3.18倍
5.42倍
7.85倍
8.85倍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表明,在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74人/平方公里增加了33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2.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了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了50.9%,其中人口稀少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从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增加的趋势为()。
人口密度越稀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
农业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
人口在原来密度的基础上,增长的幅度大致相同
工业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的绝对数量增长较快
甲、乙、丙、丁、戊5名职工参加党史知识测验,每人得分均不相同。甲和乙的平均分比丙多2分,丁和戊的平均分比丁多5分,甲、乙的平均分比丙、丁、戊的平均分多3分。问丙、丁、戊三人得分的排序为:
丙>丁>戊
丙>戊>丁
丁>丙>戊
戊>丙>丁
如图,在长方形的跑道上,甲乙两人分别从A处和C处同时出发,均按顺时针方向沿跑道匀速奔跑,已知甲的速度为5米/秒,且甲第一次追上乙时,甲恰好跑了5圈回到A处,则乙的速度:
4.8
4.5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