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0月,江苏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4901万人次,同比增长13.4%,增速比华东地区(六省一市)高6.2个百分点,比上海高9.7个百分点,比浙江高5.7个百分点,比山东高4.4个百分点,比福建高8.7个百分点,比江西高6.9个百分点,与安徽持平。
2013~2018年江苏9个民航机场中旅客吞吐量逐年增加的机场个数是:
6个
7个
8个
9个
以下折线图反映了2013~2017年( )年末常住人口同比增量的变化趋势。
武汉
长沙
杭州
北京
2013—2016年间,山东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最快的年份是: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3年第11周:全国主要水系131个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表明:Ⅰ~Ⅲ类水质的断面为100个,占78%;Ⅳ类水质的断面为11个,占9%;Ⅴ类水质的断面为5个,占4%;劣Ⅴ类水质的断面为12个,占9%。
2013年第11周,松花江流域重点断面耗氧量最高的点位名称是:
吉林集安上活龙
黑龙江肇源
吉林延边圈河
吉林溪浪口
2013年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74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增幅比1—2月回落5.1个百分点。3月当月实现利润4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
2013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率为:
7%
12.1%
17.2%
17.4%
2016年全国供用水总量为6040.2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6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立方米。
2016年,全国生活用水821.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2.4%;人工生态环境补水142.6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2.4%。与2015年相比,农业用水量减少84.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及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分别增加28.1亿立方米和19.9亿立方米。
2016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份)用水量8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份)用水量52.8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42。按可比价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7.2%和7.6%。
注:供用水总量=用水总量=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与上一年相比,2016年用水量减少的两大领域是:
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和生活用水
按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预计2012年的人口约为()万:
135382
135409
141129
141202
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159.0亿美元。农产品进口额为80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3.8%,为351.5亿美元。
在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中,除大洋洲农产品进口额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外,其余各大洲的农产品进口额均有所增加;欧洲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进口额增幅最大,达28.4%。农产品出口中,对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最高,达229.7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3.7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调整,居民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20年上半年畜类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43.2%,对农产品进口额的增长贡献超7成。我国农产品出口最多的两大类别分别是食用蔬菜和水、海产品,合计出口额达93.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6.6%。
2020年上半年,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额同比减少约( )亿美元。
6
8
10
12
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是数据治理的基本目标。受数据赋权观念的影响,现行刑法采用了控制模式,重在禁止“获取”“泄漏”“窃取”数据的行为,并借此对滥用行为进行事前防范。控制模式忽视了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无法全面、有效保护数据法益,导致既无法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亦难以实现数据共享。旨在规制滥用行为的利用模式,是刑法数据治理模式调整的现实方向。利用模式可基于以下路径实现:刑法总则中设置专门条款,指导分则数据法益的解释;适当限制控制模式立法,发挥数据的独立价值;增加滥用算法罪、非法提供算法服务罪,弥补现行刑法规范供给不足的缺憾;积极探索涉数据犯罪的违法阻却事由,避免因刑法介入过度而抑制数据共享目标的实现。
这是一篇论文的摘要,这篇论文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数据治理的传统观念及其更新
让数据安全为数据共享保驾护航
数据滥用——刑法数据治理的靶向
从控制到利用:刑法数据治理的模式转换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使其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文明进程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水平未必一致
人类对大自然的错误态度使其陷入目前的困境
敬畏自然是正确处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前提
人类应当建立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