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探月
化妆品∶美容
方便面∶保暖
咖啡∶睡眠
钥匙∶门锁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了重要一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要完成的4项科学任务,包括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图、探测月球上元素的分布、监测远至40万公里范围内的空间环境和()。
研究月球的起源
月球表面环境测量
评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资源量
开展月球次表层的成分和结构研究
①说起挖井的技术与历史,国人最可自豪。据说甲骨文中就有“井”字,华夏民族的祖先们早就知道用石头做成铲子可掘地寻水了。有科学史家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一项重大发明,并在11世纪传到欧洲,影响极为深远。
②近代地质科学建立后,人们对地下的好奇心有增无减。而研究岩芯,是地质科学家最偏爱的手段之一。岩芯就像地球的“起居注”,一天不落地记录了地球的生活作息和成长经历——地球的体温怎样变化?地球偷偷埋藏了多少宝藏?大地为何震动?火山为何喷发?地球如何从最初的“水深火热”变为养育万物的“母亲”?这些问题的答案,岩芯里几乎都有。倘若能够让地球亿万年沉积下来的岩石重见天日,那无疑是最理想的研究载体。
③于是,人类开始联合起来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打千米以上的深钻孔。目前最深的钻井是苏联打的,深达12262米;次深的是德国9101米的KTB深孔,两孔深度均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地理环境可谓得天独厚。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奋斗,终于研制成功了属于自己的钻探利器“地壳一号”。这个钻机有何能耐敢称“一号”?通过一组数据,我们便可知晓:组装前的钻机设备总体积6000余立方米,总重量1500多吨,其中长度超过10米的结构件33件,单件最大长度13米,单件最大重量约40吨,需要50辆长21.5米的六轴重型拖挂运输车才能装下。这些巨型部件经过9个复杂的步骤安装完成后,整个钻机约20层楼高,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大。钻机钻深预计可达万米,最大勾载700吨,相当于120头成年大象的重量,总功率4610千瓦。“地壳一号”不仅庞大,更兼具灵巧。它真正实现了钻机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工人只需在操作室触动按钮和监测,钻机设备就可自动完成全套动作,既高效又安全。
④预计“地壳一号”所在的大庆油田“松科2井”将与已经完成的“松科1井”钻探成果一起,构成完整的白垩系岩芯。白垩纪既是恐龙大繁殖时期,也是发生大灭绝的时期。现在的研究显示,白垩纪是地球不断升温的时期,和现在很像,其平均气温比今天高10摄氏度左右,这一时期的地层会完整地记录那时的环境变化。这些成果,将对我们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另外,大庆油田之下是否埋藏着更深的“油盆”,也有待“地壳一号”给出答案。
“地壳一号”之所以选择大庆油田进行钻探是因为:
油田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油田技术人员全程参与研发
交通运输条件非常便利
当地有比较理想的地质构造
①说起挖井的技术与历史,国人最可自豪。据说甲骨文中就有“井”字,华夏民族的祖先们早就知道用石头做成铲子可掘地寻水了。有科学史家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一项重大发明,并在11世纪传到欧洲,影响极为深远。
②近代地质科学建立后,人们对地下的好奇心有增无减。而研究岩芯,是地质科学家最偏爱的手段之一。岩芯就像地球的“起居注”,一天不落地记录了地球的生活作息和成长经历——地球的体温怎样变化?地球偷偷埋藏了多少宝藏?大地为何震动?火山为何喷发?地球如何从最初的“水深火热”变为养育万物的“母亲”?这些问题的答案,岩芯里几乎都有。倘若能够让地球亿万年沉积下来的岩石重见天日,那无疑是最理想的研究载体。
③于是,人类开始联合起来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打千米以上的深钻孔。目前最深的钻井是苏联打的,深达12262米;次深的是德国9101米的KTB深孔,两孔深度均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地理环境可谓得天独厚。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奋斗,终于研制成功了属于自己的钻探利器“地壳一号”。这个钻机有何能耐敢称“一号”?通过一组数据,我们便可知晓:组装前的钻机设备总体积6000余立方米,总重量1500多吨,其中长度超过10米的结构件33件,单件最大长度13米,单件最大重量约40吨,需要50辆长21.5米的六轴重型拖挂运输车才能装下。这些巨型部件经过9个复杂的步骤安装完成后,整个钻机约20层楼高,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大。钻机钻深预计可达万米,最大勾载700吨,相当于120头成年大象的重量,总功率4610千瓦。“地壳一号”不仅庞大,更兼具灵巧。它真正实现了钻机设备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工人只需在操作室触动按钮和监测,钻机设备就可自动完成全套动作,既高效又安全。
④预计“地壳一号”所在的大庆油田“松科2井”将与已经完成的“松科1井”钻探成果一起,构成完整的白垩系岩芯。白垩纪既是恐龙大繁殖时期,也是发生大灭绝的时期。现在的研究显示,白垩纪是地球不断升温的时期,和现在很像,其平均气温比今天高10摄氏度左右,这一时期的地层会完整地记录那时的环境变化。这些成果,将对我们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另外,大庆油田之下是否埋藏着更深的“油盆”,也有待“地壳一号”给出答案。
“地壳一号”的预期成果将与下列哪项研究关系最为密切:
全球气候
物种灭绝
机械制造
地球构造
中国航天事业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也映衬中国航天不断迈向深空的探索道路,“玉兔号”“夸父一号”“祝融号”所探测的天体,按距离地球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玉兔号”“祝融号”“夸父一号”
“祝融号”“玉兔号”“夸父一号”
“玉兔号”“夸父一号”“祝融号”
“夸父一号”“祝融号”“玉兔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未提及以下哪一内容:
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全面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
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
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列第18、19颗组网卫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北斗三号工程目前正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后,将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前,北斗一号已实现区域组网,完成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分离,实现了多个国际首次。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首次进行了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首次实测了月球表面浅层月壤温度
首次实现地球和月球背面的中继通信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相比探月任务,探测火星的难度更大。下列关于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最佳的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少于最佳月球探测器发射窗口
与月球不同,火星上存在大气层,因此火星探测器需要耐烧蚀性能和隔热性能更优异的防护材料结构
着陆于月球正面的探测器与地球进行通信不受任何限制,无需中继通信支持
火星上的昼夜温差比月球上大,因此火星巡视器在热控方面需要特别设计
人类登天考验多
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这样的情形下,人类登天首先是要拥有强大的运载工具,其次是要研制出能模拟地球基本生活条件的载人航天器。
发射载人航天器的火箭,其可靠性几乎要达到100%。当今发射载人航天器的运载火箭一般不超过3级,其原因是随着火箭级数的增加,火箭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可靠性也将下降,只要其中一级火箭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箭毁人亡,级数越少,可靠性越高。
发射我国“神舟”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就是一个典型。它是在以前发射卫星的“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并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判断火箭故障,出现故障时向有关系统发出逃逸指令和中止飞行指令;二是航天员逃逸时完成逃逸飞行器的时序控制等。逃逸系统的任务是当运载火箭抛弃整流罩前发生重大危险,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能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并为航天员的返回着陆提供必要的条件。“长征”二号F型为2级火箭,其可靠性提高到97%,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了99.7%。
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增装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航天服和应急逃生装置等特设系统,以便为航天员提供服务。另外,载人航天器有较大的活动空间;结构密封性能一定要好;还要有返回地球所需的装备,即返回着陆系统。
航天服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是在载人航天器上升、返回及出现故障或航天员出舱时使用,因而是必不可少的。
宇宙飞船上的应急逃生装置有弹射座椅、救生塔和载人机动装置等,它们在飞行的不同阶段各有各的用途。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载人航天器中一些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甚至三备份。
飞船返回要闯过三道“鬼门关”:一是过载关,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过载,就像飞机撞山一般,所以必须使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二是火焰关,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三是撞击关,尽管飞船降落时有降落伞帮助减速,但降速仍较快。另外,还要保证其落点精度,以便【】发现营救。
载人航天器起降过程中巨大的加速度和减速度、高强度的噪音、剧烈的震动和猛烈的冲击等,可使人体内部的液体和组织发生位移,引起胸痛、呼吸困难、肌肉紧张、黑视等,只有精心挑选和受过特殊训练的航天员才能适应。
下列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它是为发射中国载人飞船而在“长征”二号E型火箭基础上研制的运载工具,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它发射100次,至少能成功97次
它是一枚2级火箭,较之3级火箭,因为级数少,系统相对简单,从而使其可靠性大大提高,达到97%
它的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完全是为适应载人航天要求而专门设计和研制的
它的故障检测处理系统的妙处在于能够判断火箭升空后出现的故障,并能够完成对逃逸飞行器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