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月与安生》讲述了一对灵魂伴侣的成长故事。七月与安生,两个女孩性格迥异,相识于年少,无话不谈。她们是闺蜜,更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自我。尽管她们日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内心深处却都对另一种人生充满向往。影片贯穿了一条戏中戏的线索:一个女孩在写两个女孩的故事。最终,影片中在网络上发布小说的安生在书写时,同时活成了安生与七月,成为拥有两个自我的人,而这故事也在创作的虚构空间中完成了对生命过程的丰满,对生命质感的提升。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作者对《七月与安生》的解读的是:
人往往对别人的人生更感兴趣
一个人应该坦诚面对自己曾经有过的真实人生
一个人最终的成熟就是走向与自我的和解
每个人都希望活成别人的模样
与2015年相比,2020年江浙沪地区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量( )年人均消费支出增量,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率( )年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
高于,高于
高于,低于
低于,高于
低于,低于
某商品价格近三年出现了波动,第一年在原价的基础上提价8%,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下降12%,第三年又在第二年的基础上提价6%,则第三年在原价的基础上:
上涨0.74%
下降0.74%
上涨0.74
下降0.74
2012-2015年,哪年相比上一年快递业务增长量最多?
2013
2012
2014
2015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乡村道德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农民的流动性大大加强,大量农民冲破地缘关系的限制,以“离土”或“离乡”的形式从事市场化、职业化的新型生产劳动,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和人伦秩序受到冲击,人际交往的范围、原则都产生了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根植于传统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安土重农、惧怕变革等保守意识逐渐削弱,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信用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等现代道德观念逐步生成并日渐成长。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道德观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农民道德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民现代道德意识的成长
乡村社会的发展应着重加强乡村道德的建设
教师是今天最需尊重的职业,也是人性最为光亮的群体,却又是权利需要保护的对象。一些教师群体的待遇福利较差,健康权与休息权得不到保证。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很容易成为教育体制弊端的替罪羊。比如,说到教育腐败,很多人会把板子打在教师身上,其实腐败的多是教育官员,而不是普通教师。更重要的是,由于教育改革长期滞步不前,应试教育无法完成向公民教育转身,也造成很多教师无法摆脱权力干预,无法从陈旧保守的价值观中走出来,甚至造成很多教师精神人格的“分裂”。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教师的权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教师是需要尊重的群体
应试教育是很多教师精神人格“分裂”的原因
教师容易成为教育体制弊端的替罪羊
如保持2006年的年增长速度,2008年的税收收入约为:
57990.64
58397.18
60294.55
62701.93
2003年—2007年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年:
2003年
2004年
2006年
2007年
该厂1999年古筝产量约是1992年的:
2.605倍
2.681倍
2.717倍
2.793倍
与2005年相比,2008年增幅最大的是:
成本
利润
出厂价
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