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2005年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2015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人口由14032人上升为15350人;具有初中教育水平人口由38788人下降到3563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由26779人下降为24356人。
假设保持2005年至2015年的年平均增速水平,2025年大学教育程度人口预计将达到:
22650万人
35415万人
43195万人
58716万人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古典时期,经济学本来在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是存在一个契合点的,即理性人趋利避害的自利性选择有一个经济伦理的约束,这便是后来帕累托改进条件所要求的不损人前提下的利己。可是经济学本身承担的是最大化利益的学科任务,并且不断引入数学工具和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这就使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朝着“中性”的、“非价值”判断的、“非道德”选择的趋势发展。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经济伦理对经济学的约束越来越小
古典经济学未使用抽象逻辑演绎的方法进行分析
亚当•斯密时期,经济学是一门以工具理性为主的学科
数学工具的引入打破了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的契合点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某办公室有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学士各一人。四人中,甲不是教育学硕士也不是哲学学士;甲和丙学习的是同一门学科;乙只获得了学士学位;丁不学哲学。
如果上述表述为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是教育学学士
乙是哲学学士
丙是哲学学士
丁是教育学学士
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者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这是经济学角度的“适度人口”概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经济学角度“适度人口”定义范畴的是:
使得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
在一定的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一定的生活水平下承载的人口数量
与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力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即最高人均收入)相适应的人口
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经济效益目标之人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体现的经济学常识是:
边际效用
机会成本
逆向选择
需求弹性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了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下列对于孟德尔选用豌豆进行试验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豌豆是自花授粉植物
豌豆豆荚成熟后籽粒自动从豆荚里脱落
各种豌豆品质具有可以区分的稳定的性状
豌豆易于与其他植物嫁接,具有普适性
环保数据造假已成利益链条化,尽管企业是造假的第一责任主体,但板子显然不该只打在涉事企业身上。企业环保数据造假的“锅”,不应仅由涉事企业直接操作人员来背,潜居幕后的指挥者也应纳入执法视野。此外,地方环保部门是否出于数据“漂白”的考量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设备生产商以及运行维护单位在多大程度上“配合”了企业的“造假定制”,这也都应予以关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环保数据造假已经体系化
打击环保数据造假,不应该只惩罚涉事企业
杜绝环保数据造假须全链条打击
地方环保部门为了政绩,从而“漂白”环保数据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生态工程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建设生态工程的原因是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生态工程的内容可包括沼气工程、桑基鱼塘、退耕还林还草、长江两岸加固河堤等
以往,似乎根本无需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抓环保当然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在这样的观念之下,环保部门纵使八方招架也难免_________,有时还不得不替别人“背锅”。环保干部一面抓环保,一面保“乌纱帽”,又如何能做到_________地搞好工作?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手足无措 全神贯注
顾此失彼 无忧无虑
独木难支 心无旁骛
漏洞百出 四平八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