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虽然有降雨,但气温并没有降多少,不少人仍然依赖空调过日子,而干眼症也“趁机上位”,让不少年轻人眼睛干涩刺痛。记者近日从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来就诊的干眼症患者比以往增多,主要集中在上班族和青少年。专家介绍,干眼症本是中老年疾病,年轻患者增多与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以及用眼过度有关。看电脑或电视屏幕,眨眼次数减少,眼睛得不到滋润就易引发干眼症。长时间使用空调、空气干燥也是诱因之一。
从上述文字可知,下列有关“干眼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眨眼次数减少也容易引起干眼症
使用空调是引起干眼症的诱因之一
年轻人不会得干眼症
大量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引发干眼症
据报道,地球冰川正处于快速融化阶段。但是一些科学家认为,在远古时期,地球曾陷入一种叫做“雪球地球”的深度冰冻状态,当时冰盖几乎完全覆盖了整个地球。然而,地球出现深度冰冻的次数、延伸范围以及地球变成雪球的速度,一直是未解之谜。目前,科学家对埃塞俄比亚最新发现的岩石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雪球地球”仅在几千年内就可形成。这项发现支持雪球冰川理论模型,该模型表明,一旦冰层延伸至地球纬度30度位置,就会出现全球范围的快速冰川作用。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获知以下哪一信息:
快速冰川作用出现的原因
“雪球地球”的形成速度
地球出现深度冰冻的次数
“雪球地球”出现的具体年代
安全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PC端总计拦截病毒10亿次,病毒总体数量环比2016年下半年增长30%;相较于2016年第二季度的病毒拦截量增长23.7%。2017年上半年手机病毒感染用户数为1.09亿,同比减少45.67%,与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但2017年上半年手机安全软件有效查杀的病毒次数却达到6.93亿次,同比增长124.24%,比2016年上半年多了1倍多。此外,二维码扫描成为2017年上半年主流病毒的渠道来源,占比高达20.8%。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
2017年上半年,移动端的病毒情况较上年改善
2017年上半年,手机中毒主要来自二维码扫描
2017年上半年,手机病毒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
2017年上半年,PC端病毒情况比移动端更严峻
“晒”与“炫”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往往只是一步之遥。如果说有人晒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一个可爱的动作,一句逗人发笑的话,还只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纪念的话,那么晒孩子的成绩单、考试名次、各种竞赛奖状,就成了一种“炫”。为什么“晒娃”能够赢得祝福,而高调“炫娃”却往往让人反感呢?除了高调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会招致厌恶是大家的一种普遍心理之外,“炫娃”还会给朋友圈的亲朋好友带来很多意外的伤害。比如,你的孩子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优秀,被评为“三好学生”等等,如果你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成绩和奖状,并且把其视为自己教育的成功,而对于朋友圈里其他人来说,可能他们的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也没有得到什么表彰和奖励,你的“晒娃”就会让他们充满了挫败感。
下列表述最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过度“晒娃”弊大于利
在朋友圈里“晒娃”就是“炫”
晒自己的娃,与其他人无关
“晒娃”要注意其他人的感受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文中的“它”所指的是:
漂絮完毕,篾席上遗留的残絮
漂絮的副产物
篾席上的纤维薄片
蔑席上的副产物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主办者第一次将参加者集中安置在特意建造的木制房屋中,这就是最早的奥运村。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为各国参赛人员提供奥运村成了一个传统。从首届现代奥运会到20世纪末,美国是举办现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4届夏季奥运会和3届冬季奥运会。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原拟在1916年、1940年、1944年举行的第6届、第12届和第13届奥运会被迫取消。按照古代奥运会旧制,凡因故未能举行的奥运会也要在运动史上排下序列。
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奥运村
奥运点滴
被迫取消奥运会
举办现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
创新就像踢足球,即使是最出色的球员也会痛失进球机会,其射门被挡出的几率大大高于进球的几率。关键在于得分最多者正是那些射门次数最多的球员,而任何领域的创新活动都是如此。创新者与普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每一个人都有想法,但创新者会自觉地钻研他的想法,并不懈努力直到证明想法切实可行或不可行。许多被普通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的东西,在创新者眼里却是极具可能性的。“也许创造性思维只不过意味着能够意识到按常规方法办事也并非一成不变。”语言权威人士鲁道夫·弗莱切写道。这解释了我们在看到看似简单但却使我们生活更方便的发明时——比如塑料垃圾袋和带轮箱子——的反应:“怎么过去就没有人想到这办法呢?”
文章引用鲁道夫·弗莱切的话是因为:
鲁道夫·弗莱切是研究人类创造力最有名的专家
强调有创造力的人经常探索做事的新方法
作者熟悉鲁道夫·弗莱切的观点
这个引语对前述信息添加了一个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