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均为教师,其中一位是大学教师,一位是中学教师,一位是小学教师,并且大学教师比甲的学历高,乙的学历与小学教师不同,小学教师的学历比丙低。
由此可以推出:
甲是小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甲是中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大学教师
甲是大学教师,乙是小学教师,丙是中学教师
甲是大学教师,乙是中学教师,丙是小学教师
2007年,普通初中的四项平均达标率比小学高出近:
10个百分点
12个百分点
14个百分点
16个百分点
2015年,某省对农民工在本市(区、县)创业的意愿进行了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3000个,调查结果如下:
2014年该省平均每家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当年实现产值与上年的情况相比,约:
下降了20%
下降了40%
上升了20%
上升了40%
2005~2011年七年,江苏省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根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共有小学30.09万所,比上年减少1.92万所,招生1695.72万人,比上年减少40.35万人;在校生10331.51万人,比上年减少232.49万人;小学毕业生数1864.95万人,比上年减少5.2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54%,其中男女净入学率分别为99.50%和99.58%。
在师资方面,2008年全国小学教职工613.29万人,比上年减少0.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62.19万人,比上年增加0.93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2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
下列关于2008年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全国小学、小学生数量有所减少,学龄儿童基本实现义务教育
小学教职工略有减少,专任教师有所增加,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有所提高
女童净入学率比男童净入学率高,两者相差0.08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小学的生师比较2007年有所提高
我们现在把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性质、体系,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等学问称为文字学。古代则把有关文字研究的学问叫“小学”,古代的字书都统属于“小学”的范围。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幼童识字用的字书和解释字义的书附在经学《六艺略》之后,统称为“小学”。从东汉到隋唐五代,“小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包括了讨论字形、音韵一类的书籍。及至唐代编纂《旧唐书·经籍志》,把《尔雅》等书归入“小学”。从此,“小学”的基本内容得以确定下来。宋代时,开始有人把“小学”称作“文字之学”,把文字之学的内容分为三类:体制(字形)、训诂(字义)、音韵(字音)。到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语言文字类的书籍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对上述文段理解错误的是:
古代把文字、训诂、音韵之类的著作统归于“小学”类
古代“小学”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丰富,从东汉到隋唐五代时期,“小学”的内容最为丰富
自东汉至唐宋,“小学”都意指有关文字研究的学问
现代的“文字学”与古代的“小学”,其研究内容有很多共同之处
根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共有小学30.09万所,比上年减少1.92万所,招生1695.72万人,比上年减少40.35万人;在校生10331.51万人,比上年减少232.49万人;小学毕业生数1864.95万人,比上年减少5.2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54%,其中男女净入学率分别为99.50%和99.58%。
在师资方面,2008年全国小学教职工613.29万人,比上年减少0.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62.19万人,比上年增加0.93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2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
生师比是指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的比例,2008年全国小学的生师比约为:
16.85:1
17.2:1
18.38:1
18.82:1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各题。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于2012年3月28日至29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为了深入了解金砖五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1)》列表如下:
金砖国家经济社会指标比较
已知我国和巴西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2172和6449万公顷,由此可以得出:
我国与巴西相比更重视粮食生产
巴西大部分耕地都种植经济作物
我国谷物平均亩产远远高于巴西
巴西经济发展的重点是第二产业
面对家长们对于某小学装修已两月的教室存在甲醛超标的质疑,该小学校长回应道:“所有的教室我都逐一去过,没有闻到异味,所以,甲醛不超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小学校长的论证:
不同的人对于味道的感受不同,校长闻起来无异味并不代表事实上无异味
某新房装修完工三个多月后,经正规检测,甲醛依然超标
即使装修后无异味的房间,在装修后几月内通常都会有甲醛超标的可能
甲醛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通过房间的味道来判断是否甲醛超标
有人认为,师范院校的拟聘教师应该先到中小学任教一段时间,通过考核后,才可以正式聘任。这是因为师范院校的教师如果连中小学生都教不好,他们又如何能培养好中小学校的教师呢?
以下选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师范院校的教师并非全都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
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不一定能胜任师范院校的教师岗位
一名好的中小学教师是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和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