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土族是全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自古崇尚彩虹,这里因此被称为“彩虹之乡”。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发展条件受限,贫困就如大山一样横亘在眼前。直到2015年,班彦村的129户人家依然居住在被当地人称为“脑山”的山顶上,严重缺水、交通闭塞,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正是脱贫攻坚,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村民们在山上住的是土坯房,风蚀雨侵、烟熏火燎,连墙面都成了炭黑色。如今,班彦新村紧邻省道,家家户户通自来水,步行10多分钟就可以到镇卫生院,小学就在旁边,幼儿园有校车接送小孩,镇中心学校也只有两三公里远……后顾之忧少了,村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高了。通过组织烹饪、电焊、开挖掘机等专项培训,2018年全村就有67人外出务工。
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对于祖祖辈辈困守在这里的班彦村民而言,有些人一辈子都盖不起新房。实施易地搬迁,一下子把他们挪穷窝和盖新房这两个“最大的包袱”给解决了。搬迁后,班彦新村实施了村道硬化、村庄亮化、文化广场、人畜饮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的短板,解开了脱贫的“死结”。2018年,青海省将班彦新村纳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传承保护规划》,投入专项资金扶持民族特色发展项目。“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这是过去班彦村的真实写照。搬下山后,在各级政府帮扶下,村集体经济“破零”,产业扶持资金到户到人,全村初步形成多元增收渠道。依托当地特有的八眉猪品牌,给每户在集中养殖区配套建设了36平方米的猪舍。全村八眉猪存栏最多时超过1200头,户均年可增收3000元,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户均年收益2500元。
土族盘绣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没有渠道与市场对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变不成收益。2018年班彦新村组建土族盘绣合作社,并与知名电商合作,使盘绣逐渐成为民族特色产业,带动了全村145名妇女就业,有的绣品还远销国外。由于长期受贫困困扰,过去村民们对奔好日子缺乏信心,驻村干部介绍,脱贫攻坚实施之初,“扶起来立不住,立住了走不动”的现象比较突出。驻村干部积极推进建章立制、移风易俗,以扶促教、以教助扶,引导村民实现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观念转变。搬迁前,村里娶媳妇的彩礼一般都在15万元以上,因婚致贫比较多,搬迁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村规民约加以引导,彩礼少了一大半,在2019年的“班彦感恩纪念日”上,村里还增设了“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脱贫光荣户”表彰等活动。
在搬迁过程和产业发展中,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严格按照程序,始终公开、公正、公平地实施房屋分配、项目推进、资金收益分配等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重大事项。用真心真情换取信任。全村47名党员,都积极参与农民讲习所的宣讲和每月一次的“固定党日”活动。村干部普遍感到,只要增强组织凝聚力,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就能融洽干群关系,把村里的每项工作做好。
结合材料可知,班彦村脱贫的最关键的举措是________。
专项资金扶持
非遗申请成功
实施易地搬迁
环境综合治理
分散的农户经营不成规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各个城市群规模化、批量化的农产品需求,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如果不解决农户的组织化这个问题,就无法推广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也无法降低农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可以通过推进农户的组织化,让现有的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是:
当前分散的农户是农村的农业经营主体
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能有效实现农业增产
推广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后,劳动力投入将有所减少
A、B两村在一条笔直公路的同侧,到公路的垂直距离分别是3公里和7公里,两村相距8.5公里,现需在公路边建一个物资集散中心,为节约物资配送成本,集散中心到两个村的直线路程之和应尽可能小,若货车的速度约为60公里/小时,那么货车从集散中心出发,到两村送货后返回中心,路途所花费的最少时间为:
18分钟
21分钟
24分钟
27分钟
家庭农场的出现、成长、壮大,一方面顺应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民进城转变身份的要求,让农民进城居住、生活无________;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业生产关系,重新________农业生产秩序,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从________的农户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像城镇居民一样,依靠工资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过上“体面”生活。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衣食之忧 调整 困顿
生存之虞 治理 芜杂
燃眉之急 整理 沉重
后顾之忧 整合 繁重
2009-2014年,电话用户数与上年差距最大的年份是:
2009年
2010年
2013年
2014年
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万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6万亿元,增长7.6%。
其中,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3.51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9%。
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39.41万亿元,增长8.7%,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9%,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2%,加快3.0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5%,加快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
此外,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7亿平方米,增长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15万亿元,增长12.2%,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4.7%。
2018年与2017年相比,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
提高0.7个百分点
提高1.3个百分点
降低1.3个百分点
降低0.7个百分点
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
欧阳修∶自缘身在最高层
白居易∶白云生处有人家
刘长卿∶春江水暖鸭先知
古人在建造城市以及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往往将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统一起来,密切结合自然,努力创造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这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主张人与自然有机结合。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代建筑中有讲究阴阳五行的“勘舆”之学,虽然有迷信成分,但其目的不过是为了依照山水的自然条件,谋取人类居住的最佳地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儒家和道家思想是相通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理论主要根源于儒道文化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思想与“五行”密不可分
古人在城市建筑和规划中加入过多迷信成分
2012年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同比增长20.6%。
2012年全国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多少亿元:
9539
9603
9685
9841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60.97万户;注册资本(金)20.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6万亿元。其中,企业365.1万户,个体工商户896.4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万户。
2014年,新登记注册现代服务业企业114.10万户,同比增长61.4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67万户,同比增长97.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26万户,同比增长70.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59万户,同比增长83.51%;教育业0.68万户,同比增长86.17%。
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3.84万户,同比增长5.76%。投资总额27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5%;注册资本179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7%。
2014年,以下哪个现代服务业新登记注册企业的户数同比增速最快: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教育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