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的最早出处大概是《庄子》,原义是指寓言中所说的海,但至少到了南北朝时,人们已开始用“天池”专指那些位于山原之上的湖泊。比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就特别提到,山西宁武县西南的管涔山上,有一处俗名祁连汨池的湖泊,因其坐落在山原之上,当地人又称其为“天池”。近代以来,随着地理视野的扩大,越来越多景致各异的天池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时至今日,提到天池,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有两处,一是吉林长白山天池,另一处则是位于新疆博格达峰下的天山天池。
下列说法能在原文中得到印证的是:
《庄子》中提到的天池指的是天山天池
郦道元首先用“天池”指称山原上的湖泊
山西宁武县管涔山上的天池已经趋于干涸
“天池”现在的含义与《水经注》相一致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正在从挑战自然和违背自然的方向转变到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方向。与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设计思路截然不同,新一代转基因作物采用的是基因沉默技术,它标志着转基因技术里程碑式的突破。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谈论的是:
新一代转基因技术顺应自然规律
比较两代转基因技术的作用原理
适用于新一代转基因技术的作物
生物技术进步对于自然界的贡献
某学院教师近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作者半数以上近两年也曾给本科生上过课,这些论文总数的60%为该院12名教授所写。事实上,有的教授一人在近两年就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由此可以推出,近两年:
12名教授都给本科生上过课
12名教授中大多数都给本科生上过课
12名教授中可能没人给本科生上过课
给本科生上过课的教师中的大多数都在这12名教授当中
敦煌的壁画,今天来看,有关它的艺术类别、作者群体之争早已淹没在它作为风俗记录的伟大功绩之下。它激发的久远的情感共鸣,它唤起的广阔的文化认同,它引导人们对祖先的精神信仰和世俗生活的深度理解,雄健地跨越历史的长河,如此鲜明和有力地以记忆的方式,作用在欣赏者的心田。
这段文字着重强调的是:
敦煌壁画的巨大功绩
敦煌壁画的文化精神
人们对敦煌壁画的价值认同
人们对敦煌壁画的情感共鸣
社会变迁导致语言的变化,通常被解释为是对社会变迁的直接反映,但是这种解释并不包含对语言变化内在机理的分析和语言变化对社会文化发展之影响的说明,而只是对变化着的语言现象的事实描述,最多是试图通过这样的描述推测语言现象本身的变化规律。
这段文字体现了作者对语言变化的现有解释:
基本否定
不能认同
难以接受
并不满足
学校开设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身体变得健康。体育课应该集中于增氧锻炼,增氧锻炼比集体运动更能促进参与者的健康,并且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集体运动。
以上观点如果正确,作者将最有效地反对下面哪一项:
学校里使用身体训练计划来鼓励学生终身的健康习惯
年轻的学生应该参加社区运动队
学校过分依赖于增氧练习计划来帮助所有的孩子变得身体健康
学校大部分体育课用来进行集体运动
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观点,即短篇小说:
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
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
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
网络不只发现问题,有时它还扮演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提供者和监督者的角色。相对于各种监督管理的机制,网络的监督能力已经出现了超前的态势。似乎许多问题的端倪,总是先暴露在网络之上,然后才会被深究,继而解决处理。对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监督固然在目前发挥了显著作用,但这绝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下正常的监督问责途径,也不应当成为一种主流的监督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原有监督机制的应有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法制社会不能主要依靠网络进行有效监督
网络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具有更为超前的监管能力
网络监督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今社会的一条重要监督途径是网络监督
我觉得倘若苦闷而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作游戏人生的态度。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
作者认为我们对苦闷和矛盾应该抱有的态度是:
逃避退缩
迎难而上
视而不见
坦然面对
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家长固执地相信,抢跑是在为孩子争分夺秒。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适当施加外力可以促其生长,倘若施用外力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想表达的意思是:
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要依据孩子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对其进行教育
让孩子不受约束地自然成长是最好的教育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