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与其作者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几项?
①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孙中山
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③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④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1
2
3
4
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刑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故国有亡主,而世无废道;人有困穷,而理无不通。由此观之,无为者,道之宗。故得道之宗,应物无穷;任人之才,难以至治。
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斡舟而浮于江湖。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骡马而服驹駼。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险阻也。由此观之,则人知之于物也,浅矣。而欲以遍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桀之力,制觡伸钩,索铁歙金,椎移大牺,水杀鼋鼍,陆捕熊罴,然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由此观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智不足以为治,勇不足以为强,则人材不足任,明也。而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坎井之无鼋鼍,隘也;园中之无修木,小也。夫举重鼎者,力少而不能胜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故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
上文作者用汤王、武王、伊尹、孔子、墨子的史实是为了证明:
人的智能对事物的认知和驾驭是有限的
地位再高、学问再大,脱离生活、脱离人民也将一事无成
圣人因循道术,不去实践,算不上圣明
智勇双全才能治天下
科学家曾这样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这一“反物质假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
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
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这些反物质在哪里?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的宇宙,是另一种解释。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以便更直接地研究反物质现象。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
根据伽玛射线探测卫星提供的有关资料,有的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可能存在不断喷射反物质的源头。航天飞机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升空探测虽未发现反物质,但它最近几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数据,对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会有巨大帮助。在自然界寻找反物质的难度甚大,而利用加速器将负离子流射向氙原子核已能制造反氢原子,因此科学家更注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反物质研究。
目前在实验室制造反基本粒子并不困难,但将正电子与负原子核结合并能证实它们已成为反原子的工作极为复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耗资1150万美元研制的加速器利用磁场将高能反质子减速为光速1/10的反质子,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跨过这个里程碑再前进,还需要科学家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工具”。
“反物质假说”认为: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科学家预测该释放率远远高于氢弹爆炸。航天专家已经对反物质燃料的价值表示神往。科学发现的应用价值是人所关心的。当年一位贵妇人问电的发现者法拉第:“电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反问了一句:“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关于反物质的应用价值,目前只能作些模糊预测。
准确揭示作者引述贵妇人与法拉第对话的用意的一项是:
形象地反映了法拉第的价值观:科学发现的价值远远高于应用价值
主张人们关注科学发现的应用,但科学家不能助长世俗者急功近利
说明科学发现之于应用是一个过程,其应用价值是难以确切预测的
表明法拉第无意戏谑贵妇人,而是以科学态度审视自己的重大发现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除普通话外,还有粤语、吴语等方言。近年来,用各种方言演绎的段子大量涌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和网络综艺节目,这些作品生动有趣,让那些即使是从小生长在普通话环境里的人也会觉得亲切,兴起了一股学习方言的热潮。因此,有专家认为,各种方言作品大行其道,其实不利于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推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保护传承方言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望
方言多用于家庭等非正式场合,不会损害普通话在公共场所等正式场合的应用
短时间内让方言恢复自身活力或使用频率,既缺乏可行性,也没有必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方言承载着人们的乡土之情,是普通话的根
文学有宣传的作用,但宣传不能代替文学;文学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学。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但这二者都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环境、教育等等都是读者身上、心上的积累,它们能抵抗作品的影响,也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读者对每一本书都是“各取所需”。只有日积月累、不断接触,才能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文学的影响常是潜移默化的
文学的教育作用常为人们所忽视
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受读者背景的影响
文学作品的宣传作用并非天然产生的
任何小说在写完之前,都和作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总是努力使它完美无缺。而一旦出版之后,一切可用的心血都已用尽,个人已再无力量去改动它,剩下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去评说。
由此可以推知:
任何小说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小说作者能做的就是把小说写好
小说作者不关心别人的评说
出版之后的小说与作者无关
有人从法律操作的层面提出,农民画申遗会造成著作权认定的矛盾,因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作者是集体性和匿名性的。而农民画的作者非常明确,具有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主客体条件。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农民画作者拥有作品的著作权
农民画不属于国家或民族的文化
文化遗产通常不能属于单一个体
著作权性质可能影响农民画申遗
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
下列影视片段不符合史实的是:
岳飞激愤地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隋炀帝笑曰:“择日朕将乘龙舟巡游大运河,众爱卿同往。”
李白大声疾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戚继光慷慨陈词:“此番出兵,责任重大,必将扫平倭寇。”
网络文学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已收获丰富的作品、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来自各方的关注。但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有关其价值及合理性的质疑也________。综观网络文学整体,虽然不乏________的佳作,但与庞大基数相比,精品数量依旧偏少。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接踵而至 琳琅满目
甚嚣尘上 雅俗共赏
如影随形 耳目一新
不绝于耳 风靡一时
我国古代文人在诗词中常运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下列作品中没有使用典故的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