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表明,在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74人/平方公里增加了33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2.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了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了50.9%,其中人口稀少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资料,1982年我国的人口比1964年增加约()。
27.6%
33.4%
44.6%
50.1%
若按照2005年的增长率来计算,2009年的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约是:
675亿美元
765亿美元
640亿美元
456亿美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由1949年末的5.4亿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近14亿人。其中,从1949年末到1970年末,我国人口由5.4亿人增加到8.3亿人;1971年末至1980年末,全国人口由8.5亿人增加到9.9亿人;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由1981年末的10.0亿人增加到1990年末的11.4亿人;199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稳步下降,最终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稳。1991-2018年,我国人口年均增加878万人,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加711万人。
1953年末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3.10亿人,1964年末为3.53亿人,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分别为5.67亿人、6.99亿人、8.08亿人和9.16亿人。在201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后增量由正转负,2018年末为8.97亿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都是文盲。1982年末全国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7.2%,1990年末占9.4%,2000年末占14.7%,2010年末达到22.9%,2018年末提高到29.3%。1982年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6%,1990年末为1.4%,2000年末为3.6%,2010年末为8.9%,2018年末达到13.0%。
1981-1990年这十年,全国人口总增长率是:
14.0%
15.2%
16.4%
19.3%
我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8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
9407元
9377元
9368元
9102元
2017年某市调查总队对全市服务业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2017年全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总资产938.6亿元,销售总收入105.4亿元,销售总费用6.8亿元;人员薪酬19.3亿元,比上年增长9.3%;从业人员29028人,与上年持平;营业税金及附加1.1亿元,比上年下降29.5%;缴纳增值税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2017年该市服务业小微样本企业销售总收入比2013年增长:
100%-3.1%×18.8%×9.3%×14%
103.1%×118.8%×109.3%×114%-100%
00%-3.1%×18.8%×9.3%×14%×11.4%
103.1%×118.8%×109.3%×114%×111.4%-100%
2006年河北哪种主要农产品的产量相比上一年没有增加:
粮食
牛奶
肉类
油料
2002年6月到2007年6月,网民的年平均增长数约为:
1298万
1948万
2324万
2798万
珠江水系2014年货运量比2013年多多少亿吨:
0.5
0.9
1.2
1.7
与2008年相比,2012年平均每艘其它船舶的载重约增长了:
22%
94%
124%
138%
2003~2011年九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平均增量是:
3983亿元
3538亿元
3839亿元
34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