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07年1~8月份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实现69.8亿美元,增长72.3%。高于全国对俄进出口增幅31.1个百分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3.1%,占全国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的23.2%。其中对俄出口52.5亿美元,增长95.1%,高于全国对俄出口增速13.9个百分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出口总值的69%,占全国对俄贸易出口总值的30.9%;对俄进口17.3亿美元,增长27.1%,高于全国对俄进口增速17.4个百分点,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口总值的50%。占全国对俄贸易进口总值的13.3%。黑龙江省对俄出口主要商品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27.3亿美元,增长了1.1倍;出口鞋类6.7亿美元,增长31.6%,上述两种商品分别占对俄出口的52%和12.8%。出口机电产品9.6亿美元,增长2.2倍,占对俄出口的18.3%。黑龙江省自俄进口主要商品中,进口原木669.7万立方米,7亿美元,增长20.5%;进口肥料2.5亿美元,增长14.7%,占自俄进口的14.5%。
根据统计资料估算,自俄罗斯进口原木的单价大约是( )。
10.4美元/立方米
95.7美元/立方米
105美元/立方米
104.5美元/立方米
2004~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大的年份是:
2004
2007
2011
2012
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安全感得分差距最大的生活领域及其得分差距分别是:
家装费用、0.36分
家装安全、0.38分
药品、0.09分
餐饮卫生、0.37分
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上,农村居民家庭比城市或城郊居民家庭有更大的购买力,因为城市或城郊居民家庭中用在食品或居住的一部分收入可以被农村居民家庭用在其他的消费上。
根据以上的论述,最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农村居民家庭在食品和居住上的支出比城市或城郊居民家庭的支出少
城郊居民家庭的购买力更高于城市居民家庭
一般来说,农村居民家庭比城市居民家庭的人口数量要多
三种类型的居民家庭在食品上的支出都超过了在居住上的支出
某五金加工厂一周加工的五金零件的统计表破损了,如图所示,表中缺少几个数字。根据这张统计表,星期五加工的零件数比星期六()。
多25件
少15件
多5件
少5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00年增长4.4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2012年增长78.9%,年均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比2012年增长64.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比2012年增长99.9%。
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2%,比2000年下降14.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分别比2000年下降11.0和18.3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0.6台、洗衣机96.0台、电冰箱100.9台、空调115.6台、汽车35.3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62.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97.2%。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286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4.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0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3.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以2012年为基期,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幅比城镇居民:
高25.2个百分点
高35.9个百分点
高41.3个百分点
高54.5个百分点
在下列时间的分配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工作活动
家庭经营活动
交通活动
个人生活必需时间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票决定,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下列关于冬奥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北京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
我国第一位夺得冬奥会金牌的运动员是王濛
第一届冬奥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
冬奥会项目分为竞速类和技巧类,其中冰壶属于竞速类项目
2006年江苏省招生数最多的两个教育类型的招生数之差是:
29.47万人
34.75万人
39.55万人
40.25万人
自二十世纪末期,山西同全国一样,粮食供需形势发生逆转,粮价持续走低,粮食生产效益滑坡,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2004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实施了“一减三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连续三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保护和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被提到空前高度。山西省委、省政府一方面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2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1.74千公顷,增长3.24%,加之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全省粮食生产再次突破百亿公斤,达到106.2亿公斤。之后三年粮田面积稳定回升,2007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173.21千公顷。2005年尽管遭遇严重旱灾,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97.8亿公斤的较高水平。2006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521.45千公顷,全省粮食总产达107.33亿公斤,预计2007年粮食总产可达105亿公斤。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达512.22亿公斤,年均粮食生产总量达102.44亿公斤,这标志着山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迈上百亿公斤台阶。
2006年山西省粮食产量和2005年相比增加了:
2.3%
9.7%
23.5%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