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达1102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A类赛事223场,B类赛事33场。2017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达到了498万人次,2016年、2015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分别为280万人次、150万人次。
2017年全年马拉松直接从业人口数72万,间接从业人口数200万。年度产业总规模达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超过1900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达到350场,各类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规模赛事数量方面,2017年排名前三的省份为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为152场、149场和103场,而2016年的前三名分别为江苏省37场,北京市33场,广东省25场。
从2017年全年赛事的覆盖区域来看,马拉松赛事地域分布更为广泛,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经涵盖了含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较上年增加了101个城市。
在赛事类型方面,2017年1102场规模赛事中,全程马拉松参赛人次最高,突破了235万人次,其次为半程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次超过134万人次。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B类赛事中,2017年全程马拉松项目完赛26.89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半程马拉松项目完赛45.29万人次,同比减少了0.03万人次。
按照跑者户籍所在地统计,2017年参加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的跑者中,来自江苏的数量最多,共有76469人参赛,在全国占比10.10%。湖北、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省紧随其后。而在全部参赛选手中,共有3663人次的男选手在全程项目中跑进3小时,772人次女选手跑进3小时20分。
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B类赛事中,2016年全程马拉松项目完赛人次比同期半程马拉松项目完赛人次:
多23万
少23万
多21万
少21万
张某与郑某都是足球爱好者,两人互不相识。某周末,张某、郑某等人通过微信球友群相约踢足球。踢球过程中,在张某进攻、郑某防守时,双方发生了肢体碰撞,张某受伤倒地。经医院诊断,张某韧带撕裂。于是张某起诉郑某要求其承担的赔偿责任,支付各项损失共计15万余元。
对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张某自愿参加踢球,郑某没有故意加害行为,所以损害后果应由张某自担
张某、郑某以及其他参与踢球者应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张某的起诉对象应是活动组织者和微信群主
张某起诉郑某理由充分,合理合法
①在无意义面前,大脑由于寻找不到答案而引发焦虑,当然这是积累到固定阈值之后的事情
②权利是伴随选择产生的,譬如电视机的频道转换器就给了观众看与不看的权利
③人的大脑有一种无法改变的功能,即不断地追索词语以及所有事情的意义
④如果在人权当中引申出一项“安静权”的话,公共场所的这些广告无疑损害了这项权利
⑤在城里,已经很难看到淳朴生动的脸了,这和多种因素相关,与无法回避的喧嚣也有关
⑥市场竞争正在剥夺这种权利,在无孔不入的资讯面前,人群中呈现着一张张冷漠的脸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①④⑤②⑥
③①④②⑥⑤
④③⑤①②⑥
①④②③⑥⑤
本年投产项目个数的增长速度是:
78.8%
-78.8%
21.2%
-21.2%
下列生化指标与体检项目对应正确的是:
转氨酶——血常规检查
总胆固醇——血脂检查
血肌酐——肝功能检查
血小板——肾功能检查
一副卡牌上面写着1到10的数字,甲和乙从中分别随机抽取三张牌,并比较其中较大的两张牌的牌面之积,数字大的人获胜。甲先抽出三张牌,上面的数字分别是2、6和8,问乙从剩下的牌中抽取三张牌的话,其胜过甲的概率:
高于60%
在50%~60%之间
在40%~50%之间
低于40%
小王在商店消费了90元,口袋里只有1张50元、4张20元、8张10元的钞票,他共有几种付款方式,可以使店家不用找零钱?
5
6
7
8
张某死了,法医查明是中毒身亡,张某的两个邻居甲和乙对前来调查的赵警官说了这样的话:
甲:如果张某死于谋杀,他老婆李某脱不了干系,这段时间她正和张某闹离婚;
乙:张某不是死于自杀,就是死于谋杀,不可能是意外。
赵警官听了甲和乙的话以后,作出如下两个判断:
(1)如果甲和乙说的都是对的或都是错的,那么张某就是死于意外;
(2)如果甲乙两人中有一人说的是错的,那么张某就不是死于意外。
后来,查明事实后发现,赵警官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张某死于谋杀
张某死于自杀
张某死于意外
李某杀了张某
有的电视广告采取同一句广告词反复多次的方式,以期加深观众的印象,让观众记住其所要推销的产品。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调查显示,数家长期做这类广告的商家近来都陷入了经营困境,产品大量积压。可见,商家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能最有力的加强以上的论证:
尽管有些电视观众并不在意同一句广告词反复播放,但许多观众觉得广告最好更多地兼顾艺术性
由于观众急于要观看广告之后精彩的电视节目,因此任何广告的播放都会让观众不耐烦
虽然《广告法》并没有禁止同一句广告词反复多次播放,但商家应该考虑不同观众的多样化感受
同一句广告词反复播放会引起电视观众的厌烦,甚至愤怒,从而对商家所要推销的产品产生强烈反感
(2017×2017+2013)-2015×2015=
8064
10077
4070302
8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