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将在本周一至周日连续七天举办联谊会,某员工随机地选择其中的连续两天参加联谊会,那么他在周五至周日期间连续两天参加联谊会的概率为:
1/2
1/3
1/4
1/6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庄子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啊,我很快就要收租税了,到时候可以借给你三百黄金。”庄子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寓言: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听到有呼救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发现车辙里有一条鲫鱼。我问它,你喊什么呀?鲫鱼答道,我是东海里的水族,您可有“斗升之水”,来救救我的性命吗?我说,行呵,我正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让他引“西江之水”救济你。这条可怜的鱼说,要是那样的话,你干脆到干鱼铺去找我。
下列选项中与庄子所讲的故事寓意最为贴切的是:
口惠而实不至
远水解不了近渴
好钢用在刀刃上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网络舆论共识度是网民社会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衡量网络舆论场正负能量和理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人民网舆情检测室推出国内首个“网络舆论共识度”指标体系和季度报告,旨在为中国网络舆论场的研究和社会舆论的理性引导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决策依据。根据研究报告情况,2015年第一季度舆论共识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舆论共识度”在波动中有所提升。通过研究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舆论共识度”呈现出波动中提升的状态,官方舆论和民间舆论就热点舆情事件意见趋于一致。
二是“网民正能量指数”走高。2015年第一季度的“网民正能量指数”,由1月的0.38,2月的0.35增至3月的0.67。
三是反腐倡廉长期占据“政府认同度”首位。检视2015年第一季度舆情热点事件,反腐倡廉类事件众多且处于舆论关注高位,更以政府认同度3.9,4.0,3.8的高分分别占据各月榜首,成为政府认同度最高的一类舆情事件。
四是政府舆情危机处置仍待改善。相比反腐倡廉的高度“政府认同度”,突发危机类事件的“政府认同度”处于低位。
“网络舆论共识度”指标体系和季度报告告诉我们,面对新时期复杂的媒体环境,各级政府在突发事件中,与媒体沟通时要:
坚持积极主动的原则
多个部门、多种渠道发布舆情信息
快速反应、慎报原因、速报事实
采取一定的舆情管制措施
某镇政府有工作人员104人,他们在清明节前去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需全部坐船渡过一条河。已知大船可载客12人,小船可载客5人,大船和小船不论坐满与否,都按满载算。若大船渡一次70元,小船渡一次30元,则他们渡河最节省的方案是:
7只大船和4只小船
2只大船和16只小船
6只大船和2只小船
1只大船和20只小船
某公司计划通过四周的市场活动为其官方微博拉动人气。第一周该公司微博的关注人数增加了300人,往后三周每周的关注人数增量都是上一周增量的两倍。活动结束时该公司微博的关注人数是活动之前的4倍。则该公司活动前微博的关注人数是多少?
1200
1500
1800
2100
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时,往往也是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时候,个人应该利用这一时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参加那些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给自己补课——补就业技能、创业能力和一般性素质。通常,在一次危机之后,会迎来一个经济繁荣时期。这个新的经济繁荣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大幅度提高。谁在劳动力市场低谷时期积攒了就业能力,谁在随后的繁荣时期就能抓住机遇。
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
劳动者不应对经济低迷时期的就业市场丧失信心
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
经济危机时期也可以是个人提升能力的好时机
在音乐的理论中,有所谓的“音乐的语言”;在语文形式美的理论中,应该_______有所谓的“语言的音乐”。_______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_______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也 尽管 但是
还 虽然 但是
也 不仅 而且
还 不但 而且
某机构为研究“轻断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招募一批志愿者做试验。志愿者分为两组,试验期6个月,饮食推荐量实行同一标准。第一组志愿者,每个月中有5天连续断食,第1天,热量摄入被减至推荐量的一半,后4天每日仅为推荐量的三分之一。第二组志愿者,在试验期中的每一天都正常饮食。试验结果显示,第一组志愿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轻断食”使志愿者体内产生较多酮体,氧化应激和炎症标志物水平均有所下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人员的结论:
所招募志愿者的身体机能和应激反应等本身就有差异
实行连续断食的某位志愿者的身体炎症得到较大缓解
试验开始之前志愿者体检显示相关健康指标基本相似
第二组的某位志愿者在试验结束后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1919年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陈独秀
毛泽东
李大钊
周恩来
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
②①③④⑤
③④①⑤②
①③④⑤②
①②⑤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