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二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决定。“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根据上文,下列不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范畴的是:
某平台把“碎片化”的闲置私家车统合,用于共享
某点心店通过升级面点技术把点心做得更精致、更好吃
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开发出自有专利的高科技智能终端产品
某酒厂斥巨资投放广告,拿下某热门综艺节目冠名权
在“理论研究一应用研究一商品生产(工程建设)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技术经济价值链上,传统的分工是高校的理科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工科从事应用研究,企业则从事生产建设和相应的技术研究,各环节的创新活动是相对独立的,环节间的纵向协同创新较少,因而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乃至应用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这个局面能否改变,对高校而言,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对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如果价值定位是完成论文和科研课题,那么学校和教师就会将成果止步于学术期刊和实验室,难以产生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愿望和内动力;如果价值定位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那么学校和教师就会自发产生与企业合作的内驱力。
作者最想说明的是:
对科学研究的价值定位影响着高校和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
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是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
应该打破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的不利局面
只有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科学研究才有价值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是:
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
某出租车属个人所有,但挂靠出租汽车经营单位,该车所有人向挂靠单位缴纳的管理费
律师事务所向其投资者支付的工资
南方某大学著名学者张某为科研培训班授课获得的讲课费
2008年某钢笔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90元,2009年生产该钢笔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应为:
135元
90元
60元
45元
随着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人口红利终究要消失,经济增长从过去的高速转为相对较低增速的常态也是不可避免的。生育政策的调整也不可能在短期内_______人口红利。不过,_______地调整生育政策,对于未来中国人口均衡发展_______长期潜在增长率,仍然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带来 高瞻远瞩 甚至
增加 恰如其分 以及
逆转 未雨绸缪 乃至
恢复 不失时机 抑或
飞到月亮上去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登月已经实现。下列有关人类登月的说法有误的是: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于1961年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奔向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1969年在月球上率先跨出人类历史“一大步”
2013年我国成功将“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送抵月球表面
美国是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下列措施中,能够对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起到支持作用的有:
①出台让劳动者免遭歧视的政策细则
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③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抵消因最低工资标准提升造成的用工成本增加
④调整产业布局,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
①②
①④
③④
②④
攀比效应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些相关的经济变量之间或经济利益主体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的相互影响,轮番推进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攀比效应的是:
甲和乙在比谁的妻子漂亮,并约定输者请对方喝酒
省公安厅比较两县公安局抓获小偷数量后,认为甲县治安良好
甲公司技术人员到乙公司车间参观,暗下决心要向乙公司学习
企业职工在工资收入方面互相对比,并要求本单位上调工资,增加收入
土地流转有助于调动农民务农投入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并非完全正相关。规模经营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对较高,但他们在耕种大面积土地时,很难像小户一样实现精耕细作,很可能出现土地产出率降低和经营亏损。因此,土地流转规模就不该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个度。如果任由土地大面积流转,经营规模是变得可观了,单产却没像预期那样增加,这种流转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土地的流转规模应保证粮食单产不断增长
对土地流转的规模效应目前存在认识误区
土地流转应引导形成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
土地流转面积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弊大于利
时光流转,时至今日,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早已不像“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那样遥远。在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和地点感受“天涯共此时”,却难以“竟夕起相思”。但回望铭记在书卷里的山川风物,我们仍能随着时间的脉络,寻回临别时,那些祝福与思念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天涯若比邻”也比不上古典诗词中铭记的动人临别深情
如今的信息技术使人们不再被时间、空间相隔
今日地理距离不再是阻隔人们情感交流的因素
人们可以借助古代书卷寻找古人细腻的离别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