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关于近四次人口普查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城乡的少儿人口规模均出现逐次下降
②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已经突破6000万人
③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城乡差距逐次缩小
④城镇的老年抚养比值逐次增长
②
①②
③④
①③
某金融机构向9家“专精特新”企业共发放了4500万元贷款,若这9家企业获得的贷款额从少到多排列,恰好为一个等差数列,且排第3的企业获得420万元贷款,排第8的企业获得的贷款额为:
620万元
660万元
720万元
760万元
①中国是玉米主要生产国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②玉米营养丰富,是农作物中热量最高的粮食,人们称之为“饲料作物之王”
③明末清初中国人口从1亿增至4亿,玉米功不可没
④现今,全世界约70%的玉米用以发展畜牧业,以换取肉、奶、蛋等生活必需品
⑤学者曾把人均玉米数量视为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⑥明末清初时玉米传入中国,许多无法种植小麦的干旱、贫瘠之地也可开垦种植玉米,且产量比小麦高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⑥③④①②⑤
①②④③⑥⑤
②④⑤①⑥③
④⑤②①③⑥
某小学组织6个年级的学生外出参观包括A科技馆在内的6个科技馆,每个年级任选一个科技馆参观,则有且只有两个年级选择A科技馆的方案有:
1800种
18750种
3800种
9375种
将下列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和人类的目标明确的前行不同,千百年来,还有另一些盲目的旅客
②咸咸的海水侵蚀着它们,只有一些特殊的有着保护层的果实能幸存
③视线里,没有帆船,只有被海风塑造的碎云和茫茫海面
④各种植物的果实,来自大陆或别的海岛,漂浮着到处漫游
⑤这些天涯浪子,一旦被冲上岛屿,就有可能成为岛屿上的移民
⑥在这样的海面上依循命运的安排旅行着
④③①⑥⑤②
①⑤②④⑥③
③①⑥④②⑤
④⑥①②③⑤
关于我国的岛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我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崇明岛是由于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沙岛
海南岛是因地沉降、海平面上升而形成的大陆岛
我国的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东海海域
北极放大效应是指冰雪和气温之间容易形成正反馈,即气温升高则冰雪消融增多,没有冰雪覆盖的裸地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进一步加剧冰雪消融。观测显示,位于北极格陵兰岛的大多数冰川都呈现出消退趋势,这是世界上流失速度最快的冰川之一。因此,格陵兰岛的冰川消融受到放大效应影响。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
近30年,格陵兰岛冰川融化已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1毫米,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预计会上升7米
格陵兰岛冰川消退会导致大大小小冰川入海,形成冰山,进而导致海啸,摧毁近岸上因纽特人的家园
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后显现出大量陆地,陆地比海洋吸收热量更快
同样是极地,南极地区的冰川消退并不明显
下列说法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
Ⅰ.1992-2002年间,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
Ⅱ.1992-2002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基本能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
Ⅲ.1992-2002年间,发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Ⅳ.1992-2002年间,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Ⅰ
Ⅱ和Ⅲ
Ⅰ和Ⅲ
Ⅰ和Ⅳ
以下4张卡片均为一面是图案,另一面是阿拉伯数字。现在断定:如果一面是梅花,那么另一面是6。
如果要检验该断定正确与否,且只允许翻动以上两张卡片,正确的选择是:
翻动第一张和第三张
翻动第二张和第三张
翻动第一张和第四张
翻动第二张和第四张
根据目前的考古报道和多项考古证据,中国最早的家绵羊在年代约为距今5600—5000年的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约4500年前后进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在年代约为距今4500—4000年的不同地区的多个考古遗址里均发现绵羊骨骼。从历时性的角度观察,中原地区绵羊的出现有一个明显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则明显是西部早、东部晚,很可能有一个自中国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家绵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家绵羊在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
古代中原地区家绵羊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家绵羊生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