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运动曾给中国带来富国强兵的希望,而经其手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条约却让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因如此,一百多年来,李鸿章头顶变换着救国、误国、卖国三顶帽子。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只有给其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能更清晰地解读他的所作所为。而在如何定位上,诸多史学著作或抓小放大,或以偏概全,或就事论事,隔靴搔痒,雾里看花,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读者难有尽兴之感
有失公允之处颇多
真正的佳作甚为罕见
难以摘掉这三顶帽子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越来越多的中非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资企业在非洲深化投资合作的同时,积极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非洲某国的农业部门负责人提出:“农业发展需要人才,因此中资企业对当地种植增收意义重大。”
下列选项中属于该负责人话中隐含的前提的是( )。
只要人才和技术到位,该国的农业就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资企业对当地农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展农业是非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中资企业为非洲各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产业结构政策:指一定时期内政府为促进本国或国内某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所制定的政策。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哪种政策不属于产业结构政策:
对第三产业采取保护与扶持
对涉及农产品及产品加工,推行公司加农户的形式
对“五小”工业采取“关、停、并、转”
对某些工业产品实行“3C”认证
某单位有107名职工为灾区捐献了物资,其中78人捐献衣物,77人捐献食品。该单位既捐献衣物,又捐献食品的职工有多少人?
48
50
52
54
2015年某市统计局进行了一次有关该市控制吸烟状况的调查。
对“公共场所控烟状况改善效果”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26.0%的受访市民表示效果明显,55.3%的表示效果一般,16.2%的表示没有效果,2.5%的表示效果很差。当对认为控烟“没有效果”“效果很差”的受访市民询问原因时,19.8%的女性受访市民认为“购买香烟过于方便”,比男性市民高出5.0个百分点;36.7%的市民认为“禁烟执法不严”(其它原因见图1),其中40.5%的老年市民选择“禁烟执法不严”,比中年、青年市民分别高出2.9和5.6个百分点。
对“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9.2%的受访市民表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其他调查结果见图2)。其中,41.3%的中年市民表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比青年和老年市民分别高出1.0和3.9个百分点。
对“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修订及立法”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5.2%的受访市民表示支持,2.9%的表示不支持,1.9%的表示无所谓;97.0%女的性受访市民表示支持,92.7%的男性市民表示支持。
本次调查中受访女性市民人数占受访总人数的比重是:
36.7%
41.9%
58.1%
63.3%
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战国韩非子的画更追求形似。从宋代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所谓“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也就是说,作画要追求的是形与心的结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这是说他的写实绘画技巧虽已达到一定高度,却仍要向孩子们学习他们的童心。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艺术观点虽然不能互相取代,却可以沟通
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
艺术是靠天赋的灵感,但仍需不断地探索
中外艺术都有其传统,但表达也受其局限
阳光下,电线杆的影子投射在墙面及地面上,其中墙面部分的高度为1米,地面部分的长度为7米。甲身高1.8米,同一时刻在地面形成的影子长0.9米。则该电线杆的高度为:
12米
14米
15米
16米
某公园有一个圆形的湖,在湖的直径EB处有一座观光桥,横穿整个湖。园区在平行于观光桥的MN处建造了一片雕塑群,用以介绍中国古代礼仪与民俗,其长度等于湖的半径。某游客在湖边与观光桥上边走边欣赏湖中的雕塑群,走过了A、B、C、D四处位置。如图所示,A为该湖的圆心,N、D、C在一条线上,且ND⊥AB。那么在这四处位置,游客的观察视角大于45°的有( )处。(观察视角,即游客在该点处观看景物的视野张角,例如在D点处,其观察视角为∠MDN)
1
2
3
4
甲、乙和丙三人在某中学分别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政治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已知:
每门课程只由甲、乙、丙三人中的一人负责;
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是邻居;
甲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
丙和语文老师、物理老师一起回家;
语文老师比政治老师年龄要大;
周末,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和甲一块打球。
由此可知,三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是:
甲教物理和化学,乙教英语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甲教数学和化学,乙教政治和语文,丙教物理和英语
甲教物理和英语,乙教化学和数学,丙教语文和政治
甲教英语和化学,乙教物理和语文,丙教数学和政治
田山歌,是以表现稻作生产和水乡生活风情为内容的山歌形式,曾广泛流传于长江三角洲部分水稻耕作地区。田山歌与其说是歌,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记录了历史文化、婚姻爱情、民情风俗,反映人文语言心理、宗教等大量内容,有着江南稻作文化区域民歌中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田山歌的历史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太湖流域开始有原始的栽培水稻农业时,整个江南就已经产生田山歌的原始形态。作为我国典型的稻作农业区,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因此,这种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当地人们创作、传承田山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田山歌特有的艺术价值
田山歌特殊的环境条件
田山歌独特的创作手法
田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