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术发言环境比过去好多了,可知识分子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犬儒主义,不敢把自己的思想讲出来,唯恐得罪什么人。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有些是过去搞怕了,有些是胆小,但你在学术界,不把真正的问题讲出来,看脸色行事,是做不成学问、搞不成研究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做学问要敢于挑战权威
没有骨气的人成不了学术大家
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做好学问
学术环境是影响学术成就的重要因素
某大学张、刘、李、赵4位互不熟悉的选手参加全校演讲比赛。他们来自数学、逻辑、文学和历史专业。赛前4人分别作出了如下猜测:
张:赵的专业是逻辑;
刘:李的专业是文学;
李:张的专业不是数学;
赵:刘的专业是历史。
事后得知,只有数学、逻辑专业选手的猜测是正确的。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张、刘、李、赵4人各自的专业分别是:
数学、逻辑、文学、历史
数学、历史、文学、逻辑
文学、历史、逻辑、数学
历史、文学、逻辑、数学
小女孩喜欢洋娃娃,小男孩更爱玩具汽车,这是天生本能反应还是后天环境影响下的选择?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观察了3~8个月大的婴儿对玩具的喜好,发现女婴盯着粉色洋娃娃看的时间明显长于玩具卡车,而男婴关注蓝色卡车的时间更多。因此,研究者认为婴儿对玩具的不同偏好或许是由性别基因决定的。
上述结论隐含的假设是什么:
婴儿对新鲜事物关注的时间长
婴儿对玩具的爱好不受玩具的颜色的影响
玩具卡车和洋娃娃的摆放位置的不同会对婴儿的注意力产生影响
大多数婴儿更容易注意到和自己衣服色调相同或接近的玩具
说起社会公正,最多人的答案是要机会平等。说起机会平等,人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竞技场上的起跑线。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因此最后跑出来的结果无论是什么,那也是公正的。问题是: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们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更进一步,当我们用起跑线这一比喻来思考正义问题时,背后有着怎样的道德想象?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机会平等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只有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才能实现机会平等
机会平等是努力确保起点公平,容许竞争者自由发挥
所谓起点公平是要抹平竞争者的所有差别
近视的原因是什么?某国的研究者跟踪了500多名8-9岁视力正常的儿童,五年后发现,唯一和患近视相关的环境因素是儿童在户外的时间。而且,孩子的近视确实和在户外的时长有关,无论孩子们在户外是在锻炼、野餐,还是只是在海滩上读书。由此研究者认为,导致近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眼睛是否处在明亮光线下,光照可以保护眼睛。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项最能支持以上观点:
那些在户外待得更久的孩子并没有减少看书本、看屏幕或进行近距离学习的时间,有些孩子在户外看书和电子屏的时间非常长
与在一般室内光照环境下生长的鸡相比,处于与户外光照相当的高光照水平下的鸡,实验诱发的近视发生减缓约60%,恒河猴中也发现了类似效应
视网膜按照昼夜节律产生多巴胺,使得眼球可以从夜间视觉切换到白昼视觉。白天室内昏暗的光照下,视网膜的周期会被扰乱,影响到眼球发育
某学校要求孩子们每天共80分钟的课间时间全到户外去,不许留在室内。一年后,8%的孩子被诊断为近视,而附近一所学校同龄孩子的近视率是18%
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及漫长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
公众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
土壤污染危害的发现为何具有滞后性
土壤污染治理应舍得投入时间和财力
有9张纸牌,分别为1至9。甲、乙、丙、丁四人取牌,每人取2张。现已知甲取的两张牌之和是10;乙取的两张牌之差是1;丙取的两张牌之积是24;丁取的两张牌之商是3。请说出剩下的一张是什么牌:
6
3
7
4
下列各组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1)非经批准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离开工作岗位。
(1)除非领导去请,他才会来。(2)除非领导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1)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2)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1)这样的事,她何尝乐意做?(2)这样的事,她何尝不乐意做?
下列选项中,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是:
(1)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2)敢于这样做的人,肯定就是一个英雄。
(1)看到这一幕,有谁会感到滑稽可笑呢?(2)看到这一幕,没有谁不感到滑稽可笑的。
(1)谁说癌症是不可治愈的绝症?(2)癌症并非是不可治愈的绝症。
(1)只要天不塌下来,他就会来。(2)除非天塌下来,他才会不来。
十八世纪一位德国数学家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一个猜想。该猜想可以表述为:(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证明这一猜想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个猜想是:
莫德尔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康威一诺顿猜想
四色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