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曾提出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但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很多领域。比“钱学森之问”更为具体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少?
创造性思维首先来源于知识,这似乎没有争议。不过,对知识的界定需要更多思考。我们说的知识通常指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知识也应该包括跨学科知识、跨领域知识、跨界知识。创造力多产生于学科交叉和融合。所以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一个回答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问题,我们的学生过多局限于专业知识,而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跨界知识,而这些往往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来源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________________”。他还说过,“________________”,在我们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中,这些知识以外的因素通常不受重视。知识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比较简单,通常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多而增多,但好奇心和想象力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则更取决于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这是因为,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难怪爱因斯坦感叹过,“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分析是对的,那么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二个回答是: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限制了创造性人才的必要因素——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来源与价值取向有关,也就是与追求创新的动机和动力有关。创新的动机有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三种价值取向:短期功利主义、长期功利主义和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每一个后者都比前者有更高的追求。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能够在短期带来奖励。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见到成效。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源于一种内在动力,源自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渴望,一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激情,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回报和社会的奖赏。现实情况是,具备第一类动机的人很多,具备第二类动机的人也有,但具备第三类动机的人就寥寥无几了。然而,科学和社会的殿堂中如果没有他们,就不成其为殿堂。所以,对“钱学森之问”的第三个回答是:我们之所以缺乏创造性人才,除了知识结构问题和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心态,这样的价值观很难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根据本文,短期功利主义者追求的是:
①职位晋升
②追求真理
③获得奖金
④填补技术空白
⑤创世界一流
②⑤
③④
④⑤
①③
植物药的功效需要________,以便发挥最大的功效。中国需要用世界眼光来看植物药,促进植物药产业健康发展。
恰到好处
正本清源
一针见血
药到病除
2002年中国煤炭消费比重高出世界煤炭消费比重多少个百分点:
9.8
10.2
39.1
66.1
世界上最累的人莫过于平俗之辈去_______,无才之人却要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依附权贵 日理万机
附庸风雅 日理万机
依附权贵 跑官要官
附庸风雅 跑官要官
《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78号)提出,深圳市应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多少万人以内:
900
1000
1100
1300
“本质性诗人”大致有两种出路:其一是像陶渊明那样从急流中退出,在山水间_______自己的灵魂。尽管现实中并不存在桃花源,但_______在内心一隅还是可能的。其二是原地不动,像屈原那样与污浊的世界对抗。这注定了他与世界的_______是持续的、难以调和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寻找 退隐 冲突
放逐 蜷缩 矛盾
抚慰 潜藏 距离
寄托 固守 隔阂
在北京奥运会前后,身穿速比涛公司生产的鲨鱼皮泳衣参赛的游泳运动员们几乎打破了所有的世界纪录。这一旋风直接造成了运动员争相要求身穿这种新式泳衣,而和旧的、自己的赞助商决裂,这影响到了几乎所有的世界级大型体育用品品牌。
由此不能推出:
“鲨鱼皮”泳衣大大提高了运动员成绩
除了速比涛公司,其它公司没有制造出这样的泳衣
赞助商一般要求自己赞助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穿自己品牌的泳衣
所有世界级大型体育用品品牌都有赞助的运动员
在价值观方面,中国哲学有一个基本的观点,那就是认为价值的根据不在彼岸世界,而就在此岸世界,主张在天人合一中寻找价值根源。用比较_______的话表述,就是强调价值的此岸性,选择内在_______的取向。这正是中国哲学的最大用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隐含 超过
晦暗 赶超
晦涩 超越
隐晦 超逸
4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_______的中国,中国愿意与世界共享“经济发展红利”和“思想理念红利”。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而是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_______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化交流作贡献。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奇迹 一如既往
神奇 一成不变
奇特 一往无前
独特 坚定不移
大国兴衰构成了世界历史的重要篇章,许多学者和政治家_______探寻其中的逻辑线索,产生了许多著述宏论。然而,对大国兴衰的原因难有最终答案,这不仅在于问题本身的_______,更是因为世界在变化,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能简单重复。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永远不会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殚精竭虑 阶段性 终结
废寝忘食 多样性 沉寂
呕心沥血 复杂性 过时
兢兢业业 模糊性 停止